•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5 23:56:40 股吧网页版
基孔肯雅热 到底如何防治?上海感染专家解答最关心的问题
来源:上观新闻

  关于蚊子的关注近日仍在持续:基孔肯雅热病毒在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传播,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其中,佛山病例2770例,占比为最多。

  8月2日晚,佛山市三水区在“三水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告知书显示: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无特效药可治;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上海尚无本土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但许多市民仍十分担心:感染后会终生受到影响、关节疼痛无法根治等。如何正确看待基孔肯雅热病毒?本市感染专家针对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带来解答。

  感染后为何关节会疼痛?

  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董文彬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52年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首次被发现,1958年在泰国首次出现城市疫情,2004年以来,暴发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2008年,我国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截至去年12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今年1月至6月,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病例超22万例。”

  目前,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市疾控中心医生朱奕奕说,其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病人,主要是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

  据悉,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一般良好。感染后潜伏期为1天至12天,常见为3天至7天。其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80%的患者在发病后2天至5天, 可在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瘙痒感,数天后可消退。有些患者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或出现移动性小关节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绍,感染过基孔肯雅热病毒后,在慢性期最常见的就是关节痛,甚至发展至关节炎,“手腕、脚踝、手指、膝盖最常‘中枪’,通常左右对称。而且,有时不只是痛,关节周围还会‘鼓包’发肿,甚至伸不直。”

  除此之外,还有人会持续乏力、浑身酸、夜里睡不好;皮肤瘙痒或起色素斑;情绪低落、心情闷闷。“究其背后的原理,是病毒残留+免疫‘刹车失灵’。”王新宇说,残留的病毒碎片像钉子一样卡在关节滑膜里,免疫细胞火力全开,一边“清理现场”一边也误伤自己的关节,导致痛感循环不止。

  “毁掉关节”的疼痛能否防治?

  近期,网传的许多信息均表示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后,可能毁掉关节。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按照时间点来算,3个月后,大约有3至5成感染者仍有关节痛,1年后仍有约2成;但真的因此影响生活的感染者,3个月后约1成,1年后远低于1成。”王新宇说,“大概率会转好,但少数人疼得比较久,而真正需要拄拐、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罕见,市民在提高防护意识的同时也不用过于惊慌。”

  据临床经验,大多数感染者在半年至一年内疼痛症状不断缓解,隐约作痛;少数感染者症状长达两三年,但间歇性发作。“在影像诊断中,很少看到像类风湿那样的骨头侵蚀,绝大多数变化可逆,因此不至于‘毁掉关节’。”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是否还有预防慢性疼痛的方法?王新宇介绍,在急性期应正规止痛、充分休息,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逐步活动。其次,早干预、早锻炼在康复期非常重要,千万不要拖着不动,“在炎症初退后,就应开始循序渐进地做关节伸展、小负重训练。”如果是超过40岁、糖尿病、急性期痛感严重的高危人群,建议1个月内前往相关专科就诊,经过专业医生评估是否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等风湿科常用的“慢作用药”。

  他坦言,对于基孔肯雅热病毒,目前还没有公认的“预防性特效药”,“抗病毒药、秋水仙碱等都在探索中,暂未写进权威指南。国外上市的基孔肯雅热疫苗只针对未感染者,对已经感染过的人群也无法缓解疼痛。”

  王新宇说,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绝非“小感冒”,但也不必妖魔化。“绝大多数感染者会逐渐痊愈,少部分感染者通过及早就医、规范用药、坚持康复,也能让疼痛在可控范围。”最后他特别强调,如果已经发生关节痛,千万别硬撑,“科学合理的治疗很关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