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波兰内政和行政部长凯尔温斯基宣布,波兰将延长与德国的边境临时管控措施至10月4日。与此同时,波兰对立陶宛的边境管控也将延长至同一天。
自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最大的无边境区域——申根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9个欧盟成员国中的12个已经重新启动了边境控制措施。西班牙欧洲议会议员阿吉拉尔直言不讳:“申根正在我们眼前‘融化’。”外界形容称申根制度正经历“中年危机”。
宁静小镇见证欧洲一体化
位于卢森堡东南部、毗邻摩泽尔河的申根小镇,与德国和法国仅隔一河之遥,以出产雷司令等优质白葡萄酒闻名。这个宁静的小镇见证了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性时刻。
1985年6月14日,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五国代表在停泊于摩泽尔河的“玛丽·阿斯特丽德公主号”游轮上签署《申根协定》。申根博物馆馆长玛蒂娜·克奈普回忆道:“今天,人们实际上已经习惯了在申根区自由通行,但是在当时,让这个协定成为现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申根协定》旨在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边境控制,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和长期居留。40年来,该区已扩展至29个国家,包括欧盟27国中的25国,以及非欧盟国家瑞士、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覆盖约4.5亿人口,成为全球最大的无边境区域。
申根区的诞生反映了欧洲人对“无边界欧洲”的追求,而申根理念在小镇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横跨摩泽尔河的大桥上,德、法、卢三国车辆自由往来,无需边检。步行穿桥右转可进入法国,左转即抵达德国,半小时内便可完成三国穿越。在德国佩尔小镇,60岁的居民哈拉德回忆称,协定生效前,过关检查往往要排长队,既耗时又麻烦。而如今,他早已习惯于跨境生活:定期与法国、卢森堡的朋友聚会,每月两次前往申根加油。他还提到女儿正在法国求学,未来希望成为教师,“她的选择,正是申根区自由流动带来的机会。”
从经济层面来看,申根区大大提升了欧盟内部的物流效率。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目前每天约有200万人在申根区内部边境往返。2024年,区内贸易额超过4.1万亿欧元。此外,成员国在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也凸显了一体化的实际成果。
边境政策收紧或将成常态
不过,如今的申根区在移民危机的冲击下,不断收紧国与国之间的边境管控。未来,随着欧洲政治格局的日益右倾,这一趋势或将更明显。
德国作为申根区内最关键的过境国,自2015年起,便在与奥地利接壤的边境实施检查。此后,管控范围不断扩大:2023年10月,德国在与瑞士、捷克和波兰的边境重新设卡;2024年9月,德国进一步宣布恢复所有陆地边境的护照检查,并于当年年底将这一临时措施延长,涵盖其与九个邻国的全部陆地边界。目前,德国边境管制仍将持续至今年9月15日。
法国方面,本应于今年4月结束的临时边控,也在5月1日起再度启动,为期半年,涵盖与比利时、德国、卢森堡、瑞士、西班牙及意大利的海陆空边境。荷兰、奥地利等国同样采取了申根区内部的边境管制措施。
根据欧盟规定,边境检查只能作为应对重大安全威胁的临时措施。然而,这些原本例外的操作却日趋常态。德国智库负责人克诺斯警告说,这类举措无法根本解决移民问题,反而可能激化成员国间的紧张关系。对这些措施,欧洲民众的态度分化明显。法国石油行业经理奥贝尔认为,虽然短期内会带来通勤不便和生活成本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恢复边境检查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另有法国民众认为,边控是打击犯罪和遏制恐怖主义的关键。
不过,普通人的跨境生活也因此变得更为繁琐。“这几年,我被查了太多次证件。”铁路爱好者约翰·沃斯感叹道。他曾穿越欧洲288个边境,总结出:公共汽车受检最频繁,其次是火车,而开车和坐飞机通过的限制最少。
40年后的今天,从申根小镇走出的欧洲梦想,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它可以演变成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框架,也可以制造更多的内部隔阂。40年前象征着自由、信任与合作的申根协定,能否在新的时代继续承载欧洲一体化的理想,答案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