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国资委相继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在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际,多地国资委将稳增长、扩投资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同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地国企实现“双过半”
上半年,四川、湖北、陕西、山东、江西、黑龙江等多地监管的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国有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或高位增长态势。
湖北省属企业资产规模、营收、利润等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山东省属企业前5月完成项目投资1015亿元,主要经营指标走在全国前列;青海省属企业1至5月资产负债率54%,低于全国国有企业11.9个百分点,盈利稳定性突出;黑龙江省属企业营业收现率达158.8%,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海南省属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6%,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5.76%。
对于下半年的经营工作,稳增长与扩投资成为多地国资委重点部署的工作。湖北省国资委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坚持季调度、月督办,通过考核引领、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要提质增效挖潜力,统筹内外部资源,注重经营效益、增长潜力和提升价值,抓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切实改善经营质效。
山西省国资委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分析的广度、深度,建立健全企业对标对表机制,分企业、分产业、分板块开展对标。同时持续开展成本对标压降,加大内部改革力度,从提升成本、科技、市场竞争力入手,积极采取更强有力的降本增效举措。
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有企业增长的新动能。今年以来,四川深入实施国企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省属监管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面分别同比增长55.2%、73%。四川省国资委要求,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主责主业管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北京市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近1.8万亿元,占全部营收1/3以上。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的最新部署,下半年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力度,积极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市管企业与各区合作力度。
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下半年,高质量完成余下的改革任务成为各地国资委的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完善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履职工作指南,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推动省属企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继续对照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分工,逐项分析研判,加强对省属企业落实情况的督导,查缺补漏、巩固提升,高标准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
陕西省国资委提出,全省国资系统要在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强化监管上协同联动,紧盯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市场化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确保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量”有进度、“质”见成效。
据了解,多地国资委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在近日举办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上表示,要以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指导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始终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部署,下一阶段,地方国有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大文章,大力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要加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统筹推动,着力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