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6 06:08:40 股吧网页版
变化的是知识载体 不变的是阅读价值(新语)
来源:人民日报

  数字工具不应消解阅读的深度,而应拓展阅读的维度;算法不应局限人们的视野,而应为求知欲提供精准的锚点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读者捧起一本纸质书,轻翻书页,认真阅读,耳机里的人工智能助手随时答疑解惑。如今,媒介与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知识获取的方式,重构内容与读者的关联,为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可能。

  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6%。在这场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中,一本书究竟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以外语教材为例,从最初的纸质图书到附带磁带、光盘的多媒体教材,再到集声音、影像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源体系……书已经突破载体的限制,连接起海量数字资源。新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地将纸质内容转化成数字资源,而是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许多教材从设计之初就确定以数字课程为主、纸质书为辅;有的教材还搭载人工智能软件,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变得前所未有地丰富,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却被稀释。如何帮助用户找到适合的内容,并与用户建立实时、密切、双向的联系,成为出版机构必然面临的课题。

  变化正在发生。线上,数字教材与智慧教辅作为信息收集的“前哨站”,可以实时捕捉教学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大数据形成用户画像,判断用户学习水平,进而提供个性化学习规划;线下,出版机构通过活动、赛事、培训等方式,逐步强化与读者的长期关联。

  在互联网平台上,短视频等载体凭借即时、互动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知识获取渠道。这就促使市场需求发生转变,也给出版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压力。出版机构应该深入思考如何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在坚守知识价值内核的同时,重构内容生产方式,持续扩大优质内容的影响力;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明确细分领域,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差异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还要深入思考如何推动技术创新,逐步培养自主研发团队,掌握关键技术,实现对数字出版全链条的把控。

  从竹木简牍到纸质图书,再到数字阅读、融合式阅读,发生变化的是知识的载体,不变的是阅读的价值。数字工具不应消解阅读的深度,而应拓展阅读的维度;算法不应局限人们的视野,而应为求知欲提供精准的锚点。一本书的打开方式或许千变万化,但启迪心智的功能定位应该始终如一。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本报记者吴月整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