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加坡普通家庭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9%,相较于去年下半年的1.8%,增速明显放缓。这一趋势在不同收入群体中均有体现,反映出新加坡整体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占比达20%的最低收入群体、占比60%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占比20%的最高收入群体的全类别消费者价格指数分别为0.8%、0.8%和1.2%,均低于去年下半年的同期水平。高收入群体的通胀率仍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汽车价格上涨,且汽车在高收入群体的支出项目中占比较大。根据新加坡本地一家知名汽车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高端汽车销量虽总体稳定,但价格有明显涨幅,这直接影响了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结构。
在推动全类别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的主要支出项目方面,住宿、健康保险、食品和汽车成为上半年拉动所有家庭收入群体CPI增长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些项目价格的上涨,部分已被假期费用的减少和电力成本的下降所抵消。
自2024年起,新加坡消费者价格指数已从2019年基准期调整为2024年基准期。这类调整每5年进行一次,目的是反映居民家庭最新的消费模式,以及商品和服务的构成变化。2024年基准期的CPI权重模式是依据2023年家庭支出调查获得的支出值,并根据2023年至2024年的价格变化所更新。相关报告指出,2024年的调整还考虑了家庭规模的差异性。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适应政府政策,另一方面可将不同家庭规模的成员月收入作为经济状况测试的基础。
新加坡今年6月的CPI数据可显示出更为详细的价格动态。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加坡CPI同比增长0.8%。在各个支出类别中,食品、健康保险和交通等继续推动CPI上涨,而服装、家庭耐用消费品及服务等类别则出现价格下降。具体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食品及饮料服务价格上涨1.1%。新加坡食品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由于部分进口食品供应链得以优化,叠加本地农业技术提升带来的部分农产品供应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但人工成本和包装材料价格的上升,仍然使食品及饮料服务价格保持上涨态势。另外,健康保险价格上涨13.8%,私人交通价格上涨2.0%,这主要是受到汽车价格上涨,以及油价波动的综合影响。
同时,今年6月新加坡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即剔除“住宿”和“私人交通”成分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6%。新加坡大华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新加坡核心通胀的稳定得益于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单位劳动成本已回落至历史长期平均水平以下,平均月薪增速趋于平稳,这有效限制了服务类通胀的扩散。同时,新加坡十大贸易伙伴输入性通胀指标持续下降,对核心通胀稳定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此,新加坡政府表示,未来将持续密切关注价格动态,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通胀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生产率和竞争力,从长期角度缓解通胀压力。此外,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人力和原材料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成本,减轻价格上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