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6 07:29:11 股吧网页版
全球铜贸易格局面临重塑
来源:期货日报

  铜作为电气化和AI智能化时代的“新黄金”,是绿色电力能源转型、电气制造、人工智能,军工等国家竞赛的重要原材料,重要性与日俱增。2025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对铜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精炼铜却被意外豁免,50%的关税仅适用于铜管、铜线等“半成品”。COMEX期铜大跌逾18%,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TACO”(全称为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意为特朗普总是退缩)交易再度上演,市场普遍预期铜价将继续走软。美国关税政策的大幅修正,将深刻影响全球铜的贸易流向,重构全球铜产业链。

  白宫的公告明确提及2027年起精炼铜将可能被分阶段加征关税(起步15%,2028年升至30%),最终决定将在2026年6月底由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评估后确定。根据白宫公告,自2027年起,25%~40%的美国铜原料与高品质废铜必须在美国国内销售,并限制废铜与精矿出口。该政策倾向保护美国铜下游制造业,而对美国铜矿开采和冶炼行业的直接扶持有限。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铜材和铜线缆、绕组线总量达190.4万吨,出口总量则为75.42万吨。其中,铜线缆及绕组线的进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其进口量133万吨,出口量为42.8万吨。加拿大与墨西哥分别是美国最大的铜材和铜线缆及绕组线进口国,占比分别高达30.9%和63.77%,而中国在这两项进口中的占比仅为4.24%和3.1%。短期对我国铜制品出口影响较为有限。

  美国国内制造业空心化,产业工人缺失,铜冶炼能力严重不足,仅有2座活跃冶炼厂。根据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数据,美国每年铜的总产量超过 171.4万吨,其中矿产铜109.4万吨,回收铜62万吨,但是美国的本土铜冶炼能力不足,导致精炼铜的实际国内供应量只有 87.1万吨,远低于市场对精炼铜 160.8万吨的需求。为了弥补缺口,美国必须大量进口精炼铜,2024年精炼铜进口81万吨(出口6万吨),精炼铜消费160万吨,美国的铜净进口依赖度达45%。特朗普将铜列为影响国家未来命运的重要战略储备,要在2035年将铜的进口依赖度从当前的45%降低至30%,重塑美国铜产业链,为美国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中国2024年进口废铜225万吨,为近6年新高,美国是中国重要的废铜来源地,但由于COMEX铜现货溢价过高,今年自美国进口废铜已经大幅下滑42%。

  COMEX铜库存最新录得26.12万吨,较年初的9.34万吨增加了16.78万吨,环比增长180%,同比增长15倍,创2004年1月以来的新高。高盛报告曾披露,美国的铜库存已经飙升到消费量的100天以上,意味着即使不进口铜,美国囤积的铜可以满足美国3~4个月的消费需求。精炼铜关税豁免利好中国、智利、秘鲁等国的出口。

  虽然市场担忧美国铜回流非美市场,但目前美国至亚洲海运溢价120美元/吨,COMEX与LME期铜价差最新跳水至159美元/吨,回归历史均值,当前价差不存在跨市套利空间,回流利润被侵蚀。此外,美国国内电网重建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建设都需要大量铜,美国铜或更多在国内腾挪。比如,近期大量原本交付至COMEX仓库的电解铜转向入库至新奥尔良的LME交割库,导致LME新奥尔良仓库仓储空间告急。

  近日铜精矿供应端干扰不断,智利地震导致年产35.64万吨的埃尔特尼恩特铜矿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秘鲁的非正规矿工暂停了与政府的谈判,并称可能重新开始抗议活动。最新铜精矿加工费TC录得-42.5美元/吨。日本三菱材料公司表示,因铜精矿加工和冶炼费用(TC/RCs)持续下滑,利润空间遭到严重侵蚀,正在考虑让其小名滨冶炼厂部分停产,并削减铜精矿的加工量。但中国冶炼企业却逆势扩产,精炼铜产量维持历史高位。中国冶炼厂在与智利矿业巨头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进行年中长协谈判时,通过艰难博弈将TC加工费报价从-15美元/吨提升至0美元/吨,而日本冶炼厂2025年的年度长协TC/RC为25美元/吨,远高于中国同行水平。

  中国铜冶炼企业贴钱生产的背后,除了长周期财务抗压能力,更多在于中国的铜冶炼企业作为国央企,其并不单纯以利润为导向,更多以社会责任(税收和就业)作为导向。此外,冶炼中产生的硫酸和黄金等副产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弥补了冶炼亏损。

  整体而言,美国非农数据下修,美元走弱,中美制造业PMI均低于荣枯线,宏观政策进入窗口期。需求淡季叠加海外库存累积,铜价反弹力度偏弱,但国内铜库存偏紧和海外铜精矿干扰对铜价下方有支撑,短期建议逢回调背靠均线试多。中长期看,铜作为中美博弈的重要战略资源,值得长期看好。沪铜关注区间77500~79500元/吨,伦铜9650~9950美元/吨。(作者单位:中辉期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