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6 07:40:11 股吧网页版
AI助力奏响绿色智能城市乐章
来源:科技日报

  在德国慕尼黑,人工智能(AI)系统正在利用地下传感器网络悄然编织一张生态监测网,通过实时采集地表温湿度数据,持续优化地热供暖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名为HyAI的AI系统也在施展着“魔法”,让潮汐的律动、风儿的絮语与氢能的澎湃完美共鸣。在电力需求低谷时,系统将富余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待到用电高峰,这些氢能再度化作电流点亮万家灯火。这种智慧协同解决了潮汐能的间歇性问题,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澳大利亚《对话》杂志报道称,AI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城市的能源图景。这位无形的指挥家,正引领着清洁能源的生产、储存与分配,为城市奏响更绿色、更智能的乐章。

  构建可再生能源网络

  AI可以将城市的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地热网等分散能源整合为统一的智慧能源网络。南非的Oya混合发电站就是典范——通过AI系统协调太阳能、风能与电池储能,为32万户家庭稳定供电,既实现了能源整合,更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能源巨头Con Edison部署的电池储能系统就像城市的电力“蓄水池”,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储备能源,显著降低对污染性峰值发电厂的依赖。配合先进的AI分析软件,这套系统不仅能优化电网电压、提升供电可靠性,还能预测设备故障,实现未雨绸缪的智慧运维。

  令人振奋的是,AI赋予了储能系统“创收智慧”。芬兰初创企业Capalo AI开发的虚拟电厂,就像一位精明的能源管家,通过算法综合考量电价波动、本地耗电曲线及气象数据,智能调度分布式电池群的充放电节奏。这不仅让电池所有者获得额外收益,更有效维护了电网稳定,促进绿色能源高效利用。

  在电网运维领域,AI能实时监测从高压干线到社区变压器的全网络状态,将电网承载能力提升15%—30%。而且,通过智能电表数据分析,精准预判变压器过热风险,实现从故障维修到预防性维护的转型。

  这种智能化升级,既拓展了现有基础设施的潜力,又避免了昂贵改造,正在打造更具韧性的未来城市电网。

  智能协调供暖和制冷

  在慕尼黑,AI通过埋设于地下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为地热区域供暖系统装上“智慧大脑”。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会同步输入数字仿真模型,就像给供暖网络配备了一位永不疲倦的调度师,持续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在更智能的版本中,当寒流来袭时,系统能自动调节热量分配,降低空置率高的办公楼供暖强度,同时为人员密集的住宅区提升供热温度。

  这种自我优化的智能调控模式,不仅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还实现了“能量输入不变,温暖输出翻倍”的效果。

  对于加拿大温尼伯、冰岛雷克雅未克这些地热网络成熟的冰雪之城,这项技术就像为老牌供暖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虽然这些城市尚未引入此类AI系统,但在严寒冬季里,实时提升能效、兼顾舒适与节能的智能方案,正是城市梦寐以求的破局之道。这套智慧法则,其实适用于任何地热供暖覆盖的区域。

  在家庭内部,智能气候系统就像一位体贴的管家。它能感知每个房间的人员活动、电器使用情况,计算阳光照射强度,甚至统筹家庭太阳能板的发电/产热节奏。基于这些数据,AI会在舒适度与节能之间找到完美平衡。

  驱动绿色交通革命

  交通领域的创新正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而AI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

  在美国加州,一项名为“车联网”的先锋项目正在展现AI的魔力。通过智能化的V2G(车辆到电网)平台,20多辆配备双向充电功能的全电动校车化身“移动储能站”。AI系统精准调度这些车辆: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哺电能;在需求低谷时补充电力。既保障了电网稳定运行,又不耽误校车日常接送任务。

  AI对能源管理的革新远不止于此。谷歌通过AI算法优化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将冷却能耗直降40%。这些不知疲倦的“数字管家”比人类更擅长协调风扇转速、水泵功率和通风开关的微妙平衡。

  今年3月,美国电力研究院携手英伟达、微软等科技企业成立了“开放电力AI联盟”。这个平台致力于开发电力行业专属的开源AI模型,让资源有限的城市也能快速部署智能能源系统。

  这场由AI引领的能源革命,正在带来多重红利:更澄澈的天空、更经济的电费账单、更少停电的电网,以及更具韧性的家园。这些不仅是技术进步的馈赠,也是留给未来的生态礼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