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16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简称《方案》),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营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方案》提出,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将环境健康理念融入各领域政策体系,倡导绿色发展、综合治理。在目标定位方面,《方案》提出到2030年,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关于健康环境2个结果性指标和4个倡导性指标要求:实现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等2个结果性目标,以及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倡导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倡导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倡导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等4个倡导性指标。
在行动措施方面,《方案》按照个人和家庭、社区和场所、机构和组织3个层面提出16项举措。
其中,针对个人和家庭层面,开展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舒适居家环境促进行动。《方案》提出,倡导个人和家庭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降耗、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碳足迹管理。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节能产品,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选用环保包装,分类投放垃圾,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等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塑料使用。
针对社区和场所层面,开展友好社区环境建设行动、健康场所推进行动。《方案》鼓励设立健康小屋、健康驿站,配备日常健康监测和急救设备等公共卫生设施。企业加强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排放管理。
针对机构和组织层面,开展优美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聚焦“污染物排放—人群暴露—健康效应—干预控制”全链条科学技术问题,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应用和推广,加快培育环境健康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