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6 09:10:52 股吧网页版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这个地方您一定唱过!“陕北的好江南”如今更美了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8月4日电(记者陈晨、郭洁宇)举目四望盛夏时节的南泥湾,满目葱茏,湿地公园碧波荡漾,千亩稻谷随风起舞。侧耳聆听,游客的欢声笑语不断。

  游客在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内游玩(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樊雨晴摄

  延安南泥湾,一个在全民族抗战史上写下重要一笔的地方。1941年春,面对日寇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和经济封锁,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屯田垦荒、发展生产,硬是把昔日的“烂泥滩”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80多年过去,一把锈迹斑斑的老镢头,静静陈列于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的展柜中,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往事。

  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搭草棚;没有菜,找野菜充饥;没有工具,就地取材自制锄铲……“战士们一把镢头一支枪,吹响了生产自救的号角。”讲解员赵雪说。

  到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已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000石,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胸怀信念、手握镢头,战士们劈开荆棘与蛮荒,也在土地里刨出了一种精神。

  这是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内的雕塑作品(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樊雨晴摄

  时光流转,精神永续。历史的潮头滚滚向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早已融入老区人民的血液,化为发展前进的动力。

  南泥湾镇马坊村里的酱菜厂刚刚拿下一笔大单,新建的米酒厂投产在即。面对一家前来洽谈合作的电商团队,村支书李新踌躇满志:“有了电商助力,我们村自产的榨菜、香菇酱、小杂粮能销售得更远,未来一定会更好。”

  再回首,穷苦的日子已成往事。依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好政策,马坊村完成华丽转身:道路平坦整洁,村容焕然一新,72座设施大棚拔地而起,产出的有机蔬菜直供延安市区,销路不愁。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村集体经济有望在今年突破100万元。

  变化有多大?老乡最有发言权。哼唱着《南泥湾》的曲调,马坊村村民高成庆在自家的民宿里打扫卫生。两年前,村里统一规划,帮扶单位提供支持,他把家中5孔窑洞改造成民宿。

  跑了半辈子运输,如今足不出户就能挣钱,高成庆满脸自豪:“每年收入五六万元,到了节假日,不提前预订还住不上。”

  马坊村的今昔之别,是老区沧桑巨变的生动注脚。再访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已是日新月异——

  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稻谷飘香的盛景再现;建成陕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陕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科技示范镇和乡村振兴示范镇……2024年,南泥湾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标注着发展的新里程。

  一步一个脚印的奋进中,透露着南泥湾独特的气质。

  “我们是从小听着三五九旅的故事长大的,唯有奋斗不止,才对得起先烈们的牺牲奉献。”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蔺广伟说,近年来,南泥湾持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红色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抗战时期的精神高地,至今依然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前来汲取奋进的力量。”

  小学生研学团在南泥湾千亩稻田景观前驻足观赏(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樊雨晴摄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走出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一支来自西安的研学团的孩子们,齐声唱起《南泥湾》,歌声宛转悠扬,飘向远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