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6日讯(记者高萍)央行等部门最新公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从意见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来看,受访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为了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的结构性政策工具规模或将增加优化,也或针对性推出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
意见提及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应用。财联社记者采访多家金融机构了解到,针对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晚的难题,有银行以数字金融推动产业链融资,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推出“数权贷”。
业内普遍认为,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以产业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永赢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继朋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发挥融资租赁"融资+融物"特色优势,不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政策工具使用料将更加聚焦特定导向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受期待
近年来,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金融机构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
意见指出,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看来,当前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考虑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并非片面扩大规模。也已经开始着眼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等。
杨涛认为,意见突出强调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下一步的政策工具使用将更加聚焦特定导向。
一位大型银行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政策导向更精准,为了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后续可以将既有的与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增加规模或针对性的优化,或者针对性推出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
“针对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可扩容再贷款、再贴现、重点专项普惠融资规模,完善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现有政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
曾刚建议,加大再贷款政策力度和覆盖面,例如为先进制造业设备更新、绿色制造等领域设定专项低成本资金池。引入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周期和技术攻关实际调整利率、额度,避免“一刀切”政策效应递减。强化与其他政策协同,如财政、投资税收政策叠加,增强整体激励合力。
有机构推出“数权贷”解决企业融资基于“数据信用”的产融服务模式如何深化落地?
意见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运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此方面,金融机构已有探索。潍坊是国家制造业新兴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之一,潍柴雷沃牵引的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潍坊某机械装备公司主营各种农机配件,是雷沃的核心供应商,年供货额超过7000万元。
上述企业因下游账期变化,部分营运资金被占用,需要自己垫付。日照银行潍坊分行通过“数权贷”为企业提供授信2000万元,授信依据则是上一年度为雷沃的供货额。“该方案为企业盘活了全部应收账款,提高了资产周转率,原材料付款不再有账期,不仅可以覆盖银行利息,还能降低综合成本。”相关人士表示。
一位银行人士称,上述“数权贷”模式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以“供应商自身主体信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间的交易数据信用”为基础,融资资金进行定向支付,实现“脱核”创新,破解了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晚的难题。
“这有助于金融更好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对房产和土地使用权这类传统抵押物的依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上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曾刚亦认为,基于企业真实经营活动生成的数据(如产能、订单、仓单、物流、用能等)取信于金融机构,实现“以生产能力融资”“以产业数据融资”,可有效提升中小企业金融可得性。
“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应用,可有效破解中小企业‘无抵押、难授信’困境。”曾刚称,另外,推动产业链金融脱“核心企业依赖”,可降低对单一核心企业担保的绑定风险,提高整体产业链韧性,让中小企业获得独立信用。
这就需要“标准化数据资产体系建设,构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完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机制。” 曾刚补充道,要创新信贷产品和风控模式,开发基于动态数据实时监控的“订单贷”“仓单贷”等新金融产品,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状况。
“含金量高”科技企业获上市融资绿色通道
意见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在宏观层面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意见指出,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金融在支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类金融工具的联动配合。从直接融资看,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制造业企业IPO和再融资审核效率,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能力。
另外,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上市挂牌,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构建“政府+保险+企业”合作模式,创新新型工业化需求的保险产品。
从间接融资看,董希淼称,要进一步提高中长期信贷、信用贷款和首贷比重。先进制造业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特点之一是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因此,要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优化制造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要破除对抵押担保的迷信,将商标、专利等纳入授信依据,开发更多信用贷款产品,满足中小制造业企业需求。
杨涛表示,新型工业化涉及到众多产业和主体,金融需求的特点差异较大。对此,一方面需要面向不同产业特征、企业需求,打造差异化的融资工具与模式,另一方面除了融资功能之外,还需更好地匹配风险管理、支付结算、新型管理等基础金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