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并购破局:存量时代的投退博弈”闭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现场,来自政府投资基金、产业资本、GP/LP及中介机构的5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并购市场的政策趋势、机遇与挑战,并购投资的交易实践等话题,展开精彩分享和深度讨论。
在欢迎致辞环节,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陈晨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关键转型。随着IPO路径阶段性收紧、二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募投管退”的闭环逻辑面临重构。
与此同时,政策暖风频吹——从新“国九条”明确鼓励并购重组,到证监会“并购六条”深化市场化改革,再到地方百亿级并购基金矩阵接连落地,一场由政策、产业、资本三方共振的并购浪潮正加速涌动。
大家看到:产业巨头跨境整合资源频发,比如腾讯音乐拟购喜马拉雅、安踏收购狼爪等。同时,并购基金强势入场操盘,如高瓴竞购星巴克中国等。另外,地方国资以基金为纽带推动资产重组,比如上海、深圳等地的并购基金相继启航。
“但热潮之下,博弈暗流涌动。”陈晨星说,“政策红利如何穿透至交易实操?买方与卖方对估值认知鸿沟如何弥合?GP/LP迫切的退出需求如何通过并购高效释放?跨文化整合与协同增效能否真正实现‘1+1>2’?”
由此,本次闭门研讨会汇聚政府投资基金、产业资本、GP/LP及中介机构等多维视角,希望大家共同拆解政策落地堵点,梳理产业整合逻辑,挖掘价值低估机遇,破解投退两难困局。
最后,陈晨星介绍了《21世纪经济报道·创投版》的发展情况。她指出,自2010年创立以来,《创投版》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成长路径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对资本的创新逻辑也一直在冷静观察与思考。
近几年,依托21世纪创投研究院,《创投版》加大对于股权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前瞻研究,围绕机构“找钱、找项目、找退出路径”的诉求,陆续推出了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国资机构巡礼报道》《创投地理》《发现CVC》《科创企业探访》等系列报道和调研产品。
今年,《创投版》还将计划继续举办投资人遇见科学家、政府投资基金/国资机构高质量发展、S基金闭门会等主题闭门会或公开论坛,同时,将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行业企业的报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