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计划投入1750亿欧元用于研究和创新助力转型
作为下一轮欧盟长期预算(2028-2034)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提议将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的预算增加一倍,达到1750亿欧元。新的“地平线欧洲”计划将提升欧洲的竞争力,并资助解决现实世界挑战的解决方案,从支持医生的人工智能,到保护农民的卫星,再到更清洁、更智能的出行、生活和工作方式。 新项目将以卓越科学、竞争力与社会、创新和欧洲研究区(ERA)这四大支柱为基础,支持前沿研究和创新,吸引和培养研究人才,促进国际合作,并将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
美国商业聚变公司成功验证仿星器磁场整形核心能力
7月31日,美国仿星器商业聚变公司Thea Energy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其研发的 “Canis” 3×3 高温超导(HTS)平面线圈阵列成功验证了仿星器磁场整形的核心能力,闭环控制误差仅0.56%~0.60%,突破了传统模块化线圈的技术与成本桎梏,为商业化聚变装置开辟了新路径。Thea Energy下一步将测试瞬态磁场控制与失超保护,为Eos的集成与Helios(聚变试点装置)的规模化奠定基础。
英国政府补贴6.5亿英镑普及电动汽车
英国政府通过价值6.5亿英镑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Electric Car Grant,ECG),对四款Citron电动车型(-C3、-C4、-C5和-Berlingo)进行每辆1500英镑的补贴。这项补贴是政府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降低电动车的拥有成本、支持汽车产业并扩大英国充电网络(过去一年中已增长27%),来推动电动车的普及。英国政府总共投资了45亿英镑以支持这一转型。
日本初创公司联合QST开发锂同位素纯化技术
同位素分离和提纯是核聚变发电的必需技术。目前,日本初创公司LiSTie正联合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开发锂同位素(Li)的纯化技术,基于固态电解质陶瓷膜(LLT)的锂同位素电化学分离技术,利用锂同位素(Li和Li)在特定固体电解质陶瓷膜中的离子传导速率差异实现分离。LiSTie希望通过锂电池回收让这项技术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提高日本的能源自给率。
美国太空军将测试量子惯性传感与激光通信技术
7月28日,美国太空军(United States Space Force)宣布,X-37B空天飞机第八次任务(OTV-8)计划于2025年8月21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搭载SpaceX猎鹰9火箭(USSF-36)。此次任务将开展多项尖端技术验证,包括全球性能最强的太空量子惯性传感器和激光通信实验。量子惯性传感器技术通过探测原子旋转与加速度实现自主导航,无需依赖传统GPS等卫星网络,可在导航信号拒止环境下保障航天器精准定位,能显著提升美军太空资产面对现有及新兴威胁时的导航韧性。
德国开发实时测量技术,显著提高电池效率和安全性
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与先进材料研究所(IFAM)开发了一种新型实时测量技术,对传统阻抗谱进行了改进,能够在电池工作时实时监测其内部状态,捕捉每秒高达一百万次的测量数据,显著提高电动车(EV)、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及未来环保电动飞机、航运等安全关键行业中使用的电池的安全性、效率和寿命。这种动态阻抗谱技术不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还可以应用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未来电池技术。
英法成功发射微碳卫星改变气候监测方式
由英国航天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共同开发的微碳卫星(MicroCarb)于2025年7月26日成功发射,标志着英法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合作。微碳卫星将以650公里的高度运行,能够以2公里x2公里的分辨率绘制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图,对于理解全球7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预计微碳卫星的首批数据产品将在一年内发布,这些数据将为国际气候评估和未来卫星任务提供支持。
OpenAI推出两款gpt-oss开源模型
OpenAI发布了自2019年以来的首批开源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这两款模型支持模拟推理、工具使用和深度定制,可在本地硬件上运行。gpt-oss-120b拥有1170亿参数,每token 51亿参数;gpt-oss-20b有210亿参数,每token 36亿参数。两者均配备可配置的思维链,性能接近OpenAI的云模型,但运行条件不同,前者需80GB内存,后者可在16GB内存的消费级设备上运行。
Anthropic推出Claude Opus 4.1模型,程序编辑能力提升
在OpenAI即将发布GPT-5模型之前,2025年8月6日,Anthropic抢先推出Claude Opus 4.1模型,以提升其在代理任务、程序码编辑和推理方面的能力。相比此前推出的Opus 4,Opus 4.1在基准测试SWE-bench Verified中的程序编辑能力提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74.5%,其深入研究和资料分析技能也有所改善,尤其在细节追踪和代理式搜寻方面表现更佳。
英、日科学家将量子运算错误率降至新低
牛津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成功将量子运算错误率降低至历史最低的0.000015%。这意味着每670万次运算仅出现一次错误,显著优于2014年他们创下的每百万次运算一次错误的记录。研究团队采用了“离子阱”作为量子位元(qubit),而非传统的光子或量子点技术。这项研究被视为向实用、公用事业级量子运算迈出重要一步,为量子计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