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为打造应用示范标杆,《方案》明确,立足上海市行业优势,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解读: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城”,上海被认为是国内最早发力具身智能领域的城市之一。早在2023年印发的《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就提出,将重点攻关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
彼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曾表示,具身智能相关大模型、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周期较长,需要政府部门对技术研发投入和起步阶段的开发团队给予更多扶持和关注。“‘处处都有机器人’是一件投入很大的事情,但只要能跨过起步阶段这道坎,开始规模化,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时至今日,上海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上海还是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统城市,工业机器人密度位居全国首位。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这是国内人形机器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出。
国际知名机构高盛预测,到2035年具身智能可替代全球25%制造业岗位。今年初,国务院把“具身智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大力发展未来产业的强烈信号。以北京、深圳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率先响应,发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也进入密集布局。上个月中旬,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融合的前沿领域,被视为突破AI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上海要发挥大模型、机器人、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先发优势,促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根据方案,到2027年,上海要实现“三百”,即集聚百家行业骨干企业、落地百大创新应用场景、推广百件国际领先产品,并推动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据了解,当前上海已炼就MiniMax、阶跃星辰等四大基础模型,累计有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以厚实模型为家底,上海明确在具身智能领域重点攻关感知决策模型、运动控制模型、具身系统技术、具身语料技术、自主操作系统五大方向。
浦东是上海重点布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集聚区,此前已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支持16条政策》,涵盖“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场景示范”等六大方向。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模力社区,中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已于1月启用,首期能容纳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
#动向
上海召开夜间经济发展座谈会
据“上海商务”消息,8月4日下午,上海市召开夜间经济发展座谈会,听取10位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夜生活好去处首席执行官代表,以及9个区商务部门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有关情况的介绍。会上提到,作为上海的闪亮名片,夜间经济还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持续提升夜间经济能级,需要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下一步要加强机制完善,市区两级要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各区要建立由分管副区长挂帅,多部门协同推进的联合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江苏省长再度“点名”苏超
据《新华日报》消息,8月5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促消费工作专题会议,省长许昆林主持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把扩大服务消费作为长期性、抓手性工作,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整合,以“赛事+文旅”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持续放大城市足球联赛等赛事溢出效应。此前(6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许昆林曾强调,要全力以赴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积极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湖北提出加快建设“中国药谷”
8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调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药谷”。王忠林强调,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发展风口的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更大力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
长江中游三省建立区域协同标准化“共同体”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市场监管局于近日联合发布推进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协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有关实施意见,正式启动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地方标准协同机制。据悉,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提出,长江中游三省将共建标准体系,围绕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消防安全、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采用统一立项、编号、命名方式,共同制定和实施一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声音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倡议:联合抵制“内卷式”竞争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8月5日发布倡议书指出,“内卷式”恶意竞争,会严重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侵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阻碍整体经济的提质增效。
倡议书提出,规范价格与补贴:不得为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不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强制交易相对方(如下游商家、供应商)承担不合理比例的补贴份额;不通过“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算法等手段变相强制参与非自愿的价格战;坚决抵制“二选一”“独家合作”等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数读
《2024年中国电竞行业职业发展报告》发布,全面带动二三线城市青年就业
近日,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电竞行业职业发展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电竞行业全职岗位突破65万大关,其中80%集中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这些岗位在稳住当地就业基本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灵活就业的爆发式增长——通过线上电竞平台创收的从业者已达千万量级。


在这些灵活就业者中,超过五百万人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以头部平台比心APP为例,电竞指导员群体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从业规模尤为庞大,这些青年通过线上接单构建起与传统就业互补的“第二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日均工作8小时以上的电子竞技指导领域从业者月均收入可达5713元,其中30%的日收入超过500元;即便是日均工作4—8小时的兼职型从业者,月均收入也能达到1590元。
#放榜
暑期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出炉
暑期过半,国内多地出行热度持续高涨。日前,美团发布《2025暑期热点及趋势报告》显示,7月以来,美团App首页“酒店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长48%,“机票”搜索量同比增长99%,“旅游团”搜索量同比增长42%,“周边游”搜索量同比增长48%。
避暑成为游客的核心诉求,“避暑游”搜索量大幅上涨,同比增长47%,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成热门目的地。“水上乐园”搜索量环比增长176%,“漂流”搜索量环比增幅超247%。
从目的地分布上看,一二线城市持续领先,暑期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为: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广州、郑州、重庆、洛阳、杭州。

同时,下沉市场热度加速攀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上饶、烟台、湖州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小众城市位列热度增长最快的TOP5,体现出旅游目的地的分散化和个性化趋势。

此外,“饱腹需求”转向“精神满足”,人文古迹类景区客流量占比18.9%,万岁山武侠城、中山陵景区、西安博物院位列热门预订景区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