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展,具身智能正成为各方科技突围与产业布局的关键赛道。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上海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方案》自2025年7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27日。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先后出台了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方案》正是上海抢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实现具身智能“模力聚申”的重要一环。
“本次上海具身智能产业布局特色鲜明,落地性强。模型创新驱动、打造公共平台、应用示范标杆这三大特色相互支撑,打造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体现了上海产业规划的系统思维。”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说。
立足模型创新驱动,《方案》明确,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同时,上海打造公共平台,面向具身智能发展共性需求,整合全市资源,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平台,夯实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且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其中,具身语料技术专项尤为亮眼。具身语料是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依托市级语料平台,构建高质量具身数据集与完整技术体系,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的语料券支持。这直面行业高质量数据紧缺、数据采集成本高昂等难题,为具身智能训练提供了关键生产要素。”上海松应科技有限公司CEO聂凯旋表示。
应用是《方案》的又一大重点。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当下,政策暖风频吹,资本热潮涌动,具身智能迎来应用落地的黄金窗口期。谁能率先推动真实、有价值的场景应用落地,谁就能在下一程的竞逐中占得上风。
“《方案》通过‘真金白银’支持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场景牵引’的思路,将加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朱克力表示。根据《方案》,上海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