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7 03:19:30 股吧网页版
“滞销”→“爆款”!助力30万“新农人”返乡创业 他们太“拼”了→
来源:央视财经

  作为四川乐山市犍为县的特色农产品,麻柳姜产业不仅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犍为县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孕育出姜肉嫩、纤维少的麻柳姜,其品质在川内享有盛誉,是当地“一县一业”重点培育品类。

  流量下乡:看新农人如何让“滞销姜”变“爆款”

  叶超,四川乐山犍为县的一名“90后”青年。2017年他带着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回到家乡。面对家中麻柳姜滞销、收购商压价的困境,他敏锐地抓住了拼多多的机遇,在上面开店,开始帮着家里卖姜。

  拼多多低门槛开店政策让叶超这个新手快速起步,首月销量即达两三百单。尝到甜头的叶超开始通过“多多大学”学习运营技巧,积极参与平台活动,很快就给店铺带来更大的流量。再加上拼多多一直以来对优质农产品的扶持政策,单量噌噌地往上涨。“没有拼多多的流量扶持,我可能还在为销路发愁。”叶超说。如今叶超的店平均每天能够卖两三千单,七八千斤的嫩姜,带动了乡亲们种姜的热情,也增加了收入。

  今年,爱思考的叶超又找到了新的赛道。他种了100多亩茉莉花和栀子花的盆栽,计划再开一家花卉旗舰店。同时他更想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教给乡亲们。他已经培养了六七名徒弟,复制助农模式,帮助当地农民就业。

  据《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数据,拼多多平台累计激发就业岗位5532.1万个,其中30万新农人返乡创业,让妇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数字红利。

  姜农:从“等收购”到“定心丸”

  宋大冰,犍为县的老姜农,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名工地工人,转行种姜后,每年依旧为如何把姜卖个好价钱发愁,直到他遇见了叶超的电商团队。每年一到嫩姜丰收时,叶超就会来收他的姜,宋大冰再也不用担心滞销。

  从过去的等人收,到现在的定点卖,电商给不少姜农吃下了“定心丸”。许多姜农自己的地收完了,就变身成了厂里的员工,干些打包发货的杂活,还可以日赚百元补贴家用。老姜农宋大冰坦言:“过去打工一天挣100元,现在种姜年入十几万元。”

  产业造血:一条产业链带活一个县

  “包销+保底”模式:叶超在行情差时仍以保底价收购,保障姜农收益,激发了全县种植热情。

  就业链延伸:丰收季,姜农变身“临时工”,参与打包发货,形成“种植+加工+电商”的闭环就业。

  新业态孵化:叶超计划开设花卉旗舰店,并培养六七名徒弟,复制电商助农模式。

  2025年4月初,拼多多“千亿扶持”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继续加码水果、海鲜、水产、蔬菜、特色深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力度,深入全国各大农牧产区,探索农货上行新模式。

  除了优质初级农产品外,“好特产”也涵盖特色深加工产品,通过平台大数据,赋能商家丰富农牧产品供给形式,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助力产业提升附加值。

  从一根姜到一片花田,从一个人到一个产业带,拼多多正用“流量密码”改写中国乡村的生存逻辑。在这里,农民不再是被动的生产者,而是掌握定价权的市场主体;电商也不再是简单的卖货渠道,而是乡村振兴的“基建工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