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既是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指南,也是构筑资本市场的信任基石。中国证监会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提出,强化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近日,贵州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财务造假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动摇投资者信心,贵州证监局切实扛起辖区监管责任,坚持严监严管、防早防小,近几年深入摸排辖区上市公司“底数”,着力提高线索发现能力,推动构建央地协作综合惩防机制,坚决从严打击惩治财务造假行为,努力创造辖区谋创新、重回报、严守信、不造假的良好环境。
在此过程中,贵州证监局从实际出发,创新推出不少实招亮招,效果初显。比如,推动省目标办连续两年(2024年、2025年)将防范处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重大风险纳入市县高质量考核指标;推动所有贵州上市公司全覆盖建立内部追责“倒逼”机制;实施干部队伍专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稽查干部“平战结合”工作模式等。
强化源头治理
针对财务造假顽疾,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上述负责人表示,贵州证监局持续强化市场约束和公司内生约束,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推动上市公司健全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
——抓实年报编制和审计风险提示。加强公司监管和审计监管联动,在审阅对象选取、人员力量分配、造假线索双向推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统筹,对异常问题线索提前介入,通过全覆盖约谈、强化审中督导、风险提示函等方式提示风险、压实责任,督促上市公司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年报披露前挤干水分。
——压实独立董事和审计机构的责任。加大审计机构执业行为、执业质量监管,大幅提升执业质量延伸检查、重点项目专项检查覆盖面,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一案双罚”,督促引导审计机构主动“吹哨”、归位尽责。同时,以落实独董制度改革为抓手,压实独董和审计委员会反舞弊职责,指导成立辖区独董专业委员会,推动健全独董、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内部监督机制。2024年以来,辖区2家公司4名独董投出反对票或弃权票,多家审计机构主动报告问题线索。
——推动全覆盖建立内部追责机制。加强治理内控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上市公司完善“三会一层”权责利安排,建立绩效薪酬追偿等内部追责机制。
通过强化公司内生约束和有效制衡防范造假发生,贵州辖区上市公司已全部建立内部追责机制。2024年以来,已有6家公司进行内部追责。
坚决惩治财务造假
做好有效防范的同时,也要敢于亮剑。“贵州证监局坚持在条线统筹和有序指导下开展监管执法工作,集中优势兵力查办重大恶性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前后端衔接协调,提升惩戒和矫正效果。”上述负责人说。
——扎实开展财务“洗澡”专项整治和打击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形成“不敢假”的监管震慑。贵州证监局聚焦虚构业务、会计操纵等舞弊行为,加大个案查处力度。2023年以来,陆续查处4家上市公司财务“洗澡”、“空转”、“走单”、销售费用不入账、少计提财务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注重分析研判和统筹协同,形成监管查处合力。对于财务造假案件,贵州证监局提前考虑、充分评估舆情风险和二级市场影响,及时报告风险隐患,与交易所强化协同,坚持在统一统筹调度下做好案件审理、处罚信息披露和宣传引导工作。
——强化惩戒和矫正,形成有效处罚结果。
上述负责人表示,贵州证监局通过强化日常监管的修复和纠正功能,对因治理内控失效发生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开展“回头看”,通过回访检查等举措进行整改验收,确保整改到位、实质矫正。
提升发现能力
打击防范财务造假,需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贵州证监局充分发挥一线监管优势,持续优化动态监管,统筹好现场检查覆盖面和精准度,用足用好科技监管等各种手段,提升发现能力。
创新非现场监管方式。贵州证监局利用驻在当地、贴近地方、熟悉公司的优势做好非现场监管,探索实行“四盯、六问、六必核”工作法,主动加强与交易所、地方政府、行业主管厅局信息共享。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实时监管和快速反应机制。2024年以来,贵州证监局每日监测研判汇总公司公告、舆情和信访事项,形成上市公司信息处理日报336份,局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审阅并对线索处置提出指导意见65次,有效提升了造假线索发现的敏感性和精准性。
此外,用足用好非现场监管信息,做实做细进场前准备工作,着力提升现场检查工作效率。近两年,贵州证监局检查公司家数占辖区公司总数近一半,实现上市5年未检查公司和重点公司全覆盖,检查中强化股权穿透、资金穿透、业务穿透、行为穿透及人员穿透,努力做到“看得清”“管得住”。
近年来的诸多案例表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科技支持作用愈发凸显。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科技让监管工作更为高效,贵州证监局亦然。
上述负责人表示,贵州证监局积极拥抱科技监管,设立科技监管专岗,积极使用多元化平台工具,探索建立并更新迭代“2+3+N”科技监管工具箱,强化科技工具在线索筛查、问题查实、证据固化等方面的运用,初步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上市公司异常指标和识别年报造假迹象等功能。
壮大监管合力
财务造假惩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联动内外部资源,共筑最大监管合力。
打假还需自身硬。近年来,贵州证监局从组织领导、制度机制、能力作风等方面持续提高监管效能。贵州证监局党委专题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按照“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效”要求,将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放在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大局下统筹谋划,围绕处室联动、投资者保护、舆情引导等方面作出安排。
研究制定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意见,修订稽查提前介入、案件审理、上市公司非现场监管、审计监管等制度规程,提升打假防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实施干部队伍专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通处室边界,明确稽查干部“平战结合”工作模式,常态化参与高风险上市公司现场检查,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监管意愿和能力等。
近年来,贵州证监局通过宣传培训、通报沟通、签署备忘录等方式,与地方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厅际协调和央地协同。
尤为重要的是,推动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建立打假防假综合惩防体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等工作要求;与贵州财监局、贵州金融监管局、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等建立协作机制,在造假线索发现、信息共享、检查协同联合惩戒、迁址会商等方面强化协调联动;与省高院、省公安厅、贵阳市中院通过会议纪要、合作备忘录等方式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强化行政、刑事、民事衔接。
“目前,央地协同打假共识进一步形成,地方政府对证监会通报的12家配合造假的企业通过查封、补缴税款、约谈等方式进行联合惩戒。”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