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等1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关注健康全过程,重视源头预防、问题导向和精准发力,推动将环境健康理念融入各领域政策体系。
在目标设定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等两个结果性目标,以及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倡导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倡导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倡导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等四个倡导性指标。
北京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实施方案》是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营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实施方案》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环境健康领域的深化延伸。”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方案核心逻辑在于将环境质量与人民健康深度绑定,通过环境治理从源头上推动健康结果改善。
坚持健康优先、关口前移,实现从“治病”到“预防”仍是重中之重。金春林表示,《实施方案》将环境作为健康的基础设施,从源头干预,例如居家层面控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推广适老化防滑设备,直接降低跌倒和呼吸疾病风险;社区层面通过噪音管理、绿地建设缓解心理压力、预防慢性病,标志着公共卫生重心从医疗干预转向环境干预、提前干预。同时,为健康公平提供底层支撑,重点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弱势群体防护(如独居老人定期入户巡查),缩小城乡差距,真正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健康公平。
在经济影响方面,金春林认为,将释放健康环境产业红利,包括健康家居与适老化改造产业,推动绿色装修材料(如低甲醛材料、空气净化产品)及智能适老化产品(防滑设备、智能急救包等)发展。此外,在社区健康服务基础设施领域,健康驿站建设催生监测急救设备采购与运维需求,低碳步道、绿地建设利好园林产业。政府对环境健康大数据系统、极端天气与疾病管理模型、智能监测软件(如空调滤网清洁提醒、水质检测软件)的需求将增长。同时,健康食品升级,带动功能性食品、标准化原料发展;在康养旅游与生态地产领域,依托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康养小镇、候鸟式养老项目有望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