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又传来一条重磅消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两融余额达到20002.5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30%。
作为“市场风向标”之一,融资融券(以下简称“两融”)动向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那么,这个两融业务究竟是什么?2万亿又是个什么水平?
“两融” 是融资和融券的简称,是市场允许投资者合法加杠杆的官方制度结构。所谓两融,是指投资者向券商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或借入证券卖出(融券),以杠杆放大收益或做空获利的交易方式。简单说就是:找券商“借钱炒股”或“借股票卖钱”。
目前投资者要开通融资融券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具备6个月以上的股票交易经验,交易经验从客户首笔A股股票交易经历算起,不包括债券、ETF等的交易经验;
二是申请开通融资融券权限的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在50万元以上,这50万元资产包括账户上的现金、股票、基金、理财等所有形式的资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实中,融资主导,融券规模微乎其微。
这一点最新的数据可以佐证。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5年8月5日,A股两融余额达 20002.59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 19863.11亿元,融券仅 139.48亿元﹙融资部分几乎占比99%﹚。换句话说,这次“两融破两万亿”的真实含义,是“借钱做多”的资金再次登场。
这次两万亿倍受外界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时间。
要知道,上一次A股两融余额超过2万亿元,还要追溯到2015年7月1日,彼时A股两融余额达到了20352.90亿元。此后,A股两融规模再未超过2万亿元的整数关口。
这些数据的背后,又释放了哪些信号呢?这里,不妨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讲。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A股融资融券余额达2万亿,为2015年7月1日5000点高点以来首次突破该关口,显示出投资者对后市更积极乐观,市场赚钱效应提升,将极大增强投资者信心。
杨德龙还表示,A股市场交投活跃,单日融资买入额达1635.6亿元,自7月17日以来连续14个交易日突破1500亿元。从资金流向看,制造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列前三,成为吸金主力。尽管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但占流通市值比例只有2.3%,仍远低于2015年4%左右的水平,杠杆率并不高,当前市场流通市值体量在增加。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媒体表示:“这一现象反映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表明投资者对于后市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愿意通过杠杆手段增加投资规模。同时,随着交投活跃度的提高和资金流入市场的速度加快,市场的资金面变得更为宽松,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积极的情绪和充裕的资金流也提升了市场情绪,进一步激发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热情,形成了正向反馈循环。”
另外,A股两融余额的变动与行情走势高度相关。展望后市,不少券商认为最近股市上涨的行情还会延续。
兴业证券认为,新一轮行情随时可能启动。经历6月下旬以来的持续上涨,上周后半周市场波动放大、指数有所回落,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做多情绪的动摇。兴业证券称,不必因为短期行情的休整就改变对本轮大行情趋势的基本判断。支撑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依然未被破坏,并且,后续依然有较多提振市场信心的潜在催化,新一轮行情随时可能启动。当前市场对于有利于风险偏好的政策和事件反应愈发积极,这些重要事件很可能就是新一轮股市向上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