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7日电(记者孙广见)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截至目前,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我国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标准物质研制生产供需两旺。
传统筑基,新兴突破,标准物质应用领域实现双轮驱动。传统领域仍是标准物质的“基本盘”,以环境监测为例,1-7月批准发布标准物质205项,占比37.3%,同比增长64%。同时,在高端生物医药、新型半导体制造等新兴领域,标准物质研制生产虽然处在“量质爬升”阶段,但能够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计量技术难题。例如“突变MSTN基因产量性状改良肉牛(外显子3-dell)质粒DNA标准物质”是肉牛“基因编辑育种”的基准尺,实现肉牛基因可控、品种可溯、性状可评、产业可管。“高纯氮气体标准物质”用于先进制程的集成电路开发,保障半导体产业链安全可控。
企业保量,科研提质,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呈现互补格局。1-7月企业研制生产标准物质401项,占比73%,同比增长68.5%,均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科研事业单位研制生产标准物质148项,占比27%,同比增长29.8%,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1项、二级标准物质117项。科研事业单位虽然申报数量较少,但是聚焦科技研发高端测量需求,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研制生产主体均为科研事业单位,技术指标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
华北地区标准物质研制生产集中度较高,初步显现集群效应。1-7月批准发布华北地区标准物质244项,占比44.4%,同比增长165.2%。其中北京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优势,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数量位居前列,尤其在食品安全监测、钢铁制造检测分析等领域形成区域特色。在华北地区,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生产研制标准物质数量相当,立足各自科研成果和产业优势,聚焦细分需求,持续提升标准物质生产研制数量和质量。
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国家标准物质能力建设,大力推动民生急盼、产业急需的标准物质研制生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计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