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落地,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中国基金报记者晨曦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更多细节来了!
8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
近日,国办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
据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来看详情——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
“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
郭婷婷表示,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这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让所有在园就读的大班儿童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对于免费标准,《意见》明确,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也就是说,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全额免。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举例而言,某个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不用再交,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是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对于补助标准,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称,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各省公办园保育教育费的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并且逐省进行核定。后续将定期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将于近日下达
距离今年秋季开学,仅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此,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已经安排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同时,财政部将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的措施,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对于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也表示,将强化部署落实。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对于此前已经实施学前教育资助的地区,郭婷婷表示,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这样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关于后续政策,郭婷婷称,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
郭婷婷提到,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大投入,着力扩资源、补短板、提质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据统计,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为862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3150亿元,年均增长13.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学前教育经费由2013年的74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665亿元,年均增长13.5%。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构建起覆盖城乡、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郭婷婷表示,《意见》要求各省要认真落实学前教育法,坚持保基本、保普惠,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并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相关生均财政补助标准,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下一步,将会同教育部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同时,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刘玉光称,202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各地规范办学,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严格把握幼儿园设立条件,加强幼儿园办学资质审核,加强过程监管,通过动态监管、信息备案、公开公示等方式,守牢规范办园的底线和师生安全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