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1200万人左右。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是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
关于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免费,郭婷婷称,按照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执行,即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全额免。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比如,某个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了,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是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教育部在推动政策落实方面将强化部署落实,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后,尽快部署实施,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指导各地对幼儿园园长及资助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将适时完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积累了不少经验,有的地方实施了更有力度、更长年限的免费政策。《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这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关于后续政策的考虑,郭婷婷介绍,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多样,情况比较复杂,学龄人口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因此,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实施后,财政部将密切关注各地的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把好事办好。同时,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在中央与地方分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资金情况方面,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综合考虑学龄人口变化、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与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形成合力,做好兜底保障。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也将适时研究建立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刘玉光说。
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三倍多
一直以来,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办好学前教育。“从支持力度看,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三倍多。”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表示。
从落实效果看,各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比2012年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近期,国家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是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生动地反映出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持续精准施策,这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人口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还需要密切跟踪、持续关注。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结合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等因素来统筹考虑。后续,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郭婷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