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象过,当机器人参与养老生活会是怎样的情景?当养老碰上机器人会碰撞出怎样火花?在大家的家·北京阜成城心社区,一位长者穿上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便和年轻人一样腿脚利落,步履生风。
近两年,在智慧养老赛道,越来越多保险机构开始积极布局。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新生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护理员、长者的新“助手”
在大家的家·北京阜成城心社区,一位长者身着外骨骼机器人在大厅漫步、小跑,吸引了多位在住居民、媒体的目光。这位长者身穿的便是傲鲨智能刚刚推出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
8月6日,“科技赋能,共创智慧养老新范式——智能机器人养老场景示范基地落地签约仪式”在大家的家·北京阜成城心社区举行,大家的家城心社区将作为傲鲨智能机器人养老场景示范基地,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可落地的养老应用实验与实践场景。
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还可以支持老年人有尊严地独立高质量生活。大家健投副总经理杨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工作涉及为长者提供各类服务,包括重物搬运等,这部分工作过程相对辛苦,引入外骨骼机器人,能显著减轻他们日常工作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家的家在住的长者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很多长者在日常生活、行动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了外骨骼机器人助力,他们日常的生活可能会更便利、更方便,也会让他们的内心更自信。
对于外骨骼机器人进入养老社区,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表示,它主要解决了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核心痛点,通过机械助力帮助老人完成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减轻护理人员负担。相比传统人工护理,外骨骼能提供更精准的力度控制,降低老人跌倒风险,同时让部分失能老人重获行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险企加速探索智慧养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通过机器人等智慧康乐手段帮助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养老行业的共识,深度聚焦养老服务的险企也不例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尝试将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融入养老社区的日常管理之中,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例如,在泰康之家·燕园康复医院,下肢康复机器人被用于老年人的康复训练,不但能解决老人行走困难的问题,还能通过道路模拟,让老人建立和提高行走的自信心,有效提高康复效果;中国太平木棉人家的下棋机器人,会象棋、五子棋等多种棋类活动,为长者增添了一份人工智能体验的乐趣。
可以看出,养老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智慧养老落地的关键终端工具,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价格、技术尚待完善等原因,目前保险公司在养老机器人领域尚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业内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养老机器人产业的成熟需突破技术、成本与伦理的多重约束,其本质是重构“人机协同”的新型养老生态。只有政府精准施策、企业技术创新与社会观念更新,机器人才有望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养老服务的关键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