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7日电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回暖的同时,行情切换节奏加快,板块轮动频繁。在此背景下,以深度研究驱动长期复利的资产管理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今年2月,由梁力创立的云脊私募成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
自创立之初,云脊私募便秉持“深度研究驱动”核心理念,不追逐热点,不参与炒作,并且着力构建起“云脊七问”的研究框架,对企业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
近期,梁力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云脊私募锚定“未来3-5年年化回报超15%”的投资标的,筛选具备一流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力求捕捉长期成长机遇。
挖掘深度:云脊七问构建系统投资框架
入行十余年来,梁力先后任职于券商资管、私募等机构,历练出丰富的行业经验。今年2月,其创立的云脊私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注册。3月,公司首只产品正式成立。
云脊私募成立之初,梁力便确立了以“深度”研究驱动的核心基调,不追逐转瞬即逝的市场热点,也不参与短期投机炒作。在他看来,“深度”的关键是站在产业投资与长期股东视角剖析企业,聚焦商业模式、行业竞争格局、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管理层能力等多重维度。“这些维度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检验这种深度的标准之一,并非是报告篇幅的长短,而是能否用一段话精准说清“公司到底强在哪里”。梁力坦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要么是企业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仅依赖短期红利;要么说明研究不够深入,没抓住本质。
在标的筛选上,梁力提出了“云脊七问”,以此明确云脊私募的企业研究框架与投资标准。这一工具的诞生,受到英国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柏基(Baillie Gifford)“尽调十问”的启发。
“过去做研究,往往是先形成完整报告,调研时再零散提问,缺乏系统性。”梁力解释,受启发后,团队结合长期实践中的成败案例,提炼出最核心的问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ROE(净资产收益率)、管理层、利润等方面进行详细考量,形成“云脊七问”。
他强调,这七问的价值不在于简单作答,而在于倒逼研究员深入理解公司。“硬套答案并不难,但要真正答透,必须建立在对公司竞争力、可持续性等核心问题的深度洞察上。”
细节验证:全方位了解企业真实画像
在对标的公司的调研中,梁力会尝试挖掘细节以贴近企业真实面貌:通过多方联系,接触标的企业不同业务线的员工,听其描述实际工作状态,再与公司对外宣传内容对照,差异之处往往能折射更真实的企业状态。
最终的验证则要落在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上。梁力表示,资产周转率、费用率、毛利率等财务指标是实打实的“成绩单”,若企业“说与做”存在显著差异,我们对其兴趣会大打折扣。“真实的经营状态,终究藏在细节和数据里。”
挑选具备长期价值的企业,以及超越同行的管理层是关键考量。“不同行业对管理层的特质要求存在差异。”梁力解释,比如在以效率和运营为核心的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体现在成本控制能力上,这就要求管理层具备极强的精细化管理意识,能在供应链、生产流程等环节持续优化;而在创新驱动的行业,管理层可能更需要战略前瞻性和打破常规的魄力。
不过,在差异之外,梁力强调,优秀的管理层往往有一些共性特质,“专注”便是其中之一。“只有专注于核心赛道深耕的企业,才能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专注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对核心业务的极致投入,这是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前提。”
“诚实”则是另一项不可忽视的特质。“我们与很多管理层打过交道,回头看会发现,诚实的底色对企业至关重要。”梁力坦言,若管理层缺乏诚实的底色,明明业务遇挫却刻意粉饰,长此以往,企业将失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真正顶尖的企业,梁力认为管理层还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不能只盯着短期利润。他举例,比如是否有打造行业顶尖产品的极致追求,是否有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使命感,是否有对用户价值的深度敬畏。
聚焦长期:关注互联网、食品饮料、运动服饰等消费行业投资机遇
“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在推动A股市值增长的过程中,少数公司贡献了多数增量。”梁力表示,对投资而言,研究的核心就是找到这些公司,厘清其成长逻辑并在合适时机进行布局。
在具体投资实践中,云脊私募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将“未来3至5年年化回报超15%”作为基准筛选标的。这一回报主要来自三个维度:企业通过现金流再投资实现的盈利增长、冗余现金用于分红和回购带来的收益,以及可能出现的估值提升。
梁力表示,这要求标的企业具备一流商业模式与竞争力、能持续强化自身优势的企业文化,以及在拥有冗余现金时及时返还股东的良好治理结构。而即便企业满足这些条件,其威力的展现仍需时间沉淀。
基于对这类优秀公司的长期跟踪研究,梁力认为当前市场仍有不少具备吸引力的机会。从其持仓组合来看,消费与互联网公司占据了重要仓位。
在他看来,消费品行业在众多行业中并不算迭代特别快,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强的持续性。“若横向对比,消费品行业的持续性要优于大部分行业。”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美国很多消费品公司,其长期估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种高估值并非源于高成长性,核心原因在于市场认可其更长、更稳定的持续性。而消费品的这种持续性,根源在于消费者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一旦消费习惯形成,便不易改变;且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频率越高,其市场表现的持续性可能就越好。”
从国内市场来看,经过过去几年的调整,消费行业估值也处于相对低位。因此在梁力看来,互联网、食品饮料、运动服饰、家电等消费领域,仍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