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药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
海西新药2012年3月在福州成立,是一家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为核心架构,贯穿研发、临床研究、生产和销售等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制药企业。
公司采用“双轨模式”,涵盖仿制药和在研创新药。已获得14款仿制药的NMPA批准,并有四款在研创新药,包括一款潜在同类首创的肿瘤药物和一款潜在首款口服wAMD/DME/RVO药物。商业化产品组合主要针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炎症疾病,这些领域占2023年中国医药销售总额的25%以上。公司客户主要为国有医药分销公司、药店及零售商。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有14款仿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其中,有四款入选国家带量采购(“VBP”)计划,四款入选省级VBP计划。
财报显示,海西新药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25亿元、3.166亿元和4.667亿元,净利润从6900万元攀升至1.361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达2.492亿元,同比增长71.7%。但亮眼数据背后存在风险:前五大客户贡献超70%收入,其中最大客户占比达44.5%;仿制药收入高度依赖VBP中标产品,2024年国家VBP产品收入占比达72.6%。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5月,海西新药来自VBP分销商收入占比分别为90.8%、92.4%、90%、94.3%;来自非VBP计划分销商收入占比分别为9.2%、7.6%、10%、3.6%;来自直接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0%、2.9%、2.7%、2.1%。
2024年,入选国家VBP计划的四款药物贡献了较大比例收益。如安必力®贡献收益1.46亿元,海慧通®贡献1.873亿元。创新药尚处于研发阶段,暂未形成收入贡献。
然而,带量采购政策也在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公司核心产品安必力®在2021年国家VBP中标后,单价下降约60%,尽管销量增长推动该产品2024年收入达1.46亿元,但VBP合约将于2026年6月到期,续约面临新一轮竞价压力。此外,省级VBP与国家级采购存在政策衔接风险——2024年赛西福®虽进入国家VBP目录,但其在福建等省的省级采购价较国家中标价低12%,可能引发价格体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