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加入叫停App队伍。
日前,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31日将“平安基金”App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及服务正式迁移至公司官方网站和“平安基金”微信服务号。
8月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店均已无法下载平安基金App。
平安基金直销App下线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国寿安保基金、前海开源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等多家公募先后关停App。拉长时间来看,近5年来已有20余家公募基金及资管公司宣布终止直销App的运营及维护服务。
公募基金叫停直销App进行时,在管规模大多不足千亿
根据平安基金公告,将暂停App的运营及维护服务,如有恢复运营计划,将另行通知。投资者可登录公司官方网站或在微信内搜索“平安基金”微信服务号,使用App同一账户信息,办理基金开户、交易和查询等相关业务。
今年以来,国寿安保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多家公募相继宣布,终止运营旗下移动客户端App的业务,并将App的相关功能及服务正式迁移至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
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近5年来已有20余家公募及资管机构“收缩”直销战线,包括财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长信基金、中海基金、德邦基金、红塔红土基金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安基金在管基金规模达到6551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为4037亿元,非货规模为2514亿元。相比之下,选择关停App的公募基金公司在管规模大多在千亿元及以下。其中,摩根士丹利基金在管规模仅243亿元,前海开源基金规模为1053亿元。
此外,贝壳财经记者通过手机应用商城查询发现,仅易方达等个别头部公募基金App下载量超过百万,而多家中小型公募机构直销App下载量不足10万次,应用评分不足3分。
银行、券商和第三方代销三足鼎立,基金行业转型轻量化运营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公募基金渠道建设中,直销曾备受机构关注并投入。2015年以来,各大基金公司投入不菲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直销App,以沉淀更多客户资源,强化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为何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选择告别直销App?“叫停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简单概括就是‘得不偿失’。基金直销App本身销售规模有限,而且日常维护需持续投入。当维护成本远超实际价值时,关停便成为更合理的选择。”一位在公募行业工作多年的老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基金公司而言,效率是关键。对投资者而言,体验也很重要。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便捷性是下载使用App的重要考虑因素。不过,各家基金App界面不一、流程各异,反而给投资者带来困扰。上述公募从业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曾在一家基金公司工作,尽管从业多年,但用自家App认购产品折腾了一天多都没成功,操作流程太繁琐了。而且直销App只能购买一家公司的产品,相比之下,银行、券商和第三方机构则覆盖了大量的基金产品。”
上述公募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果单纯从量来看,直销在公募基金销售中占据大头,尤其是货币基金、固收产品,包括ETF产品,很多机构都会通过直销或是特定的券商渠道(购买)。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公募基金叫停直销App反映出基金行业正从“重资产直销”向“轻量化运营”转型。随着第三方代销平台的崛起,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由于资源有限,难以在直销App上实现规模效应,加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鼓励行业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源分配,叫停直销App有助于集中资源发展更具优势的业务。
“叫停直销App并不意味着放弃直销渠道,现在轻量化替代方案已然成熟,微信服务号、小程序及官网可提供基础交易功能,同时成本更低、更便捷,可为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体验。”曾方芳认为,从行业整体来看,叫停直销App的趋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但不会完全取代直销渠道。部分头部公募基金公司仍然重视直销渠道的建设,通过优化App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等方式来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影响力。
曾方芳称,未来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或将继续优化和升级直销渠道,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产品多样化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竞争力。而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可能会更多地采用轻量化运营模式,借力代销生态,共同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销售体系。各参与方将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共同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