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秋季开始,国家将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教费。民办园与公办园享受“同等”减免水平。该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大约200亿元。 ”在8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来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
吹风会上,就中央和地方如何分担免保教费财政补助资金问题,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在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
目前阶段,免保教费政策仅覆盖幼儿园大班幼儿,郭婷婷表示,下一步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政府投入做“加法” 家庭支出做“减法”
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民办幼儿园可享受“同等”减免水平。《意见》明确,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
“也就是说,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全额免。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郭婷婷说。
那么民办幼儿园具体可减免多少?郭婷婷举例称:比如,某个民办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500元保教费将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记者在会上获悉,为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此次国家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
据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大约200亿元。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郭婷婷表示,财政部会同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广泛开展调研,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提出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的建议方案。
“此次出台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免保育教育费,确保政策可持续。后续将适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郭婷婷说。
据了解,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比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郭婷婷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来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
按照《意见》,在园幼儿的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还需要家庭来承担。
目前,免保教费政策仅覆盖幼儿园大班,后续是否会覆盖更多在园幼儿,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郭婷婷说,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多样,情况比较复杂,学龄人口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因此,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实施后,财政部和教育部将密切关注各地的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把好事办好。同时,将综合考虑学前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研究适时完善免费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中央按80%、60%、50%比例分地区负担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至关重要。
《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
吹风会上,就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标准,许留庆在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主要综合考虑了各省公办园保育教育费的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因素,并且逐省进行核定。对以后年度,将定期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各省免保育教育费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按照《意见》,此评估周期不超过3年。
而就受关注的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资金中央与地方如何分担的问题,许留庆向记者表示,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幼儿园。”许留庆说。
据了解,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就央地政策如何衔接问题,财政部在会上也作了说明。
郭婷婷表示,地方探索为制定全国统一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有的地方实施了更有力度、更长年限的免费政策。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民生福利,真正做到免到位、补精准,也是各地幼儿园和家庭关注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8月5日《意见》发布以来,不少民办幼儿园园长向记者表示,希望补助资金能足额、按时补助到位。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目前,财政部、教育部正在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
“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相关资金,落实省域内幼儿园免保育教育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许留庆说。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指出,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目前教育部也在积极夯实数据基础工作,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幼儿园在园儿童学籍信息管理,精准审核在园儿童数据及受助信息,强化与相关部门数据的对接共享与交叉稽核,做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为政策实施和资金拨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全国幼儿园数量多、分布广。教育部、财政部将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跟踪评估实施效果,指导各地不断优化政策举措,真正把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刘玉光说。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层面也做好了兜底。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在研究设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时,充分考虑了与现行资助政策的衔接问题。《意见》明确,在实施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的同时,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