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国有大行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9月14日起,该行将对信用卡账户因逾期所产生的相关诉讼费用一并纳入涉诉信用卡的账单中,先以上海为试点再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
“这一调整确实业内少见。”一位信用卡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银行将诉讼等费用纳入涉诉信用卡的账单,是为了强化逾期风险管理、提升催收效率,令收款更简便、顺畅,是信用卡行业在效益压力下的经营策略调整。建议市民使用信用卡时,应合理规划消费和还款计划,避免因逾期而产生额外的经济和法律纠纷。
强化信用卡逾期风险管理收款更简便、顺畅
实际上,信用卡逾期导致的坏账问题一直是银行资产质量管控的重点,当信用卡持卡人长期未还清信用卡欠款,银行催收无效时,银行会通过诉讼途径追偿欠款。一位信用卡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诉讼过程中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等成本,通常由银行先行垫付。最终费用由谁来承担,则依据法院的判决来执行,即如果银行胜诉,持卡人需偿还这笔费用;若银行败诉,则费用由银行自行承担;若部分胜诉,双方按比例分摊。
在诉讼费等费用的收取方式上,该业内人士表示,一般不会直接以诉讼等费用的名义计入信用卡账单中,常见的收取方式是,与持卡人协商后,从持卡人的信用卡还款金额中先抵扣这部分费用,或与持卡人协商后,从对方储蓄卡或他行账户扣款。
“此次该银行的调整,是希望借此强化信用卡逾期风险管理,提升催收效率,并减少因信用卡逾期进行诉讼带来的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等成本。”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分析,若最终判决执行困难,诉讼费等成本可能难以收回,形成银行的额外损失。此次该银行的行为,实质上是试图将这部分司法追偿成本先行得到赔偿,以弥补银行在催收和诉讼过程中的支出。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操作也能令银行收款更简便、顺畅。该信用卡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诉讼费没有纳入信用卡账单,它通常会被列入财务报表中的“非信贷借支”科目里,如果把诉讼费计入持卡人账单,则会被列入“应收账款”科目中。“这两个都属于资产类科目,但放入‘非信贷借支’科目里,业务部门会被财务部门催促去收款,而放入‘应收账款’科目中,直接通过后期客户还款就回款了,更简便些。”该业内人士说。
建议银行谨慎跟进市民需合理规划消费和还款计划
记者留意到,该行提到,涉诉费用不计收利息及违约金。“这可以认为是该银行制定政策上的克制,避免对持卡人造成二次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消费者权益,有助于在风险控制与客户关系之间取得平衡。”王蓬博说。
不过,王蓬博建议,其他银行需谨慎跟进,毕竟消费者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主流,在落地过程中,这类政策可能面临显著的法律争议与合规挑战。“即便法院最终判决持卡人承担诉讼费用,该费用也应通过司法程序执行,而非由银行直接在信用卡系统中记账追索,否则可能混淆民事诉讼程序与合同债务履行的界限。”王蓬博表示,社会舆论层面,公众可能会对此类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提出质疑,认为这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尤其是在持卡人已经面临财务困境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负面的社会反响。
对于持卡人,王蓬博建议,在使用信用卡时应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和还款计划,避免因逾期而产生额外的经济和法律纠纷。如果已经面临这种情况,应及时与银行沟通,寻求分期还款或减免部分费用的可能性,以减轻自身的财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