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罗辑北京报道
“你一家刚刚成立的陕西企业,我为什么要用你?2013年,源杰科技成立之初,不仅资本对于光芯片领域等‘硬科技’还相对冷淡,客户信任的建立也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挑战。”日前,在《沪市汇·硬科硬客》第二季第5期“光芯片中国算力新‘燃点’”录制现场,源杰科技(688498.SH)副总经理程硕回忆企业初创时期的艰难。
“源杰科技从成立起一直专注光芯片领域,采取的是IDM模式(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加工、封装测试等环节于一体的垂直整合型生产模式)。IDM模式涉及上百道工艺积累和打磨,需要长期坚守,要用‘坐冷板凳’的定力来突围。”程硕表示。
在坚守深耕之下,近年来,随着政策和资本对“硬科技”愈加重视,以及市场规模提升,通过自身技术积淀协同效应释放,源杰科技抢占海外产能缺口和行业周期迭代等机遇,逐步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光芯片供应商,不仅实现了科创板上市,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至今,源杰科技主要产品已覆盖2.5G、10G、25G、50G、100G光芯片产品以及CW光源、车载激光雷达光源等,不仅在电信市场实现了光芯片的高度国产化,更在AI驱动的数据中心浪潮中实现了关键突破。
中国市场优势+海外产能缺口带来突围契机
程硕介绍,源杰科技目前已建立了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加工和测试的IDM全流程业务体系,不仅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还成功实现了从以电信市场收入为主向国内领先的“电信市场+数通市场”协同拓展的光芯片供应商的转型升级。
这背后,源杰科技如何突围?
“首先,中国光芯片企业有市场优势。例如无线网络、光纤接入,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单体市场。过去在电信市场,无论是设备模块、光芯片,国内公司已占据主要份额。如今,在数据中心市场,虽然市占率上仍以海外尤其是北美市场为主,但近两年来,国内需求扩容,增量和增速数据连创双高,优秀的中国公司逐步崛起。”程硕表示。
在中国市场规模效应展现的同时,产业协同优势也成为中国企业不断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从光通信产业链看,无论是设备端还是模块端,中国公司在各个环节占比已超半壁江山。”程硕表示,这两年随着人才、技术、产业规模的积累提升,中国光芯片获得了爆发动力,有实力参与全球竞争。以人才为例,在光芯片领域,亚裔面孔在全球均占据主要位置。此外,中国不断增强的制造能力,也为中国光芯片企业突围带来基础优势。
此外,程硕认为,光电子领域来自国家政策的支持也起到了市场牵引作用。
“在电信市场,过去很多需求拉动政策,这对产业链迭代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光芯片市场有其一定的市场体量,需要避免因过热导致的‘内卷式’竞争。”在程硕看来,“当前‘反内卷’的提出,就是尊重市场规律,企业应该凭借技术、产品突围,从而谋求行业良性发展。”
除了国内市场的助推,当前全球光芯片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机遇。
“从速率或者应用场景方面说,光芯片市场存在供需结构性分化的情况,尤其在以AI数据中心拉动的高端市场。该市场以海外供应商为主,但这类供应商在资本开支上相对谨慎,这就给国内厂商提供了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程硕表示。
在周期里提升竞争力
程硕认为,市场的周期性也是企业可以抓住的窗口机遇。
“光芯片应用市场,如电信市场、数据中心市场都存在周期属性。抓住周期带来的机遇,提升竞争力将让企业实现发展。”程硕表示。
具体来看,光通信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电信市场每7—8年就会经历一轮技术周期,数通市场的技术迭代速度更快。这就导致现有产品的竞争加剧或有被淘汰的可能,但同时,也给有准备的企业提供了占领市场的机会。
“光芯片属于半导体行业,这是一个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踏踏实实搞研发的行业。”程硕认为,把握周期的机会,就要专注研发,持续地关注世界领先技术趋势。“要走出去、走国际化的道路,跟全球最顶级的客户、伙伴们交流,确保公司产品始终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此外,从时间维度上看,光芯片企业还需要抓住“窗口期”。“相比单纯追求高端,时间窗口的把握更为重要。一旦错过,后续很难再突破。”程硕认为,在关键时间窗口推出相应的产品,才有更大的可能顺利“入局”。
据程硕介绍,源杰科技目前持续加大对高速率光芯片、大功率光芯片、芯片工艺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晶圆工艺、芯片工艺设备的采购,扩大产能,以满足光通信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大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系统的投入,优化工艺参数,以提高良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形成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制造技术;强化关键原材料、关键设备的采购管理,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降低供应链风险,进一步完善全球的产能布局。此外,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
从打破“卡脖子”到融入全球化
过去,芯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备受市场关注,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厂商正在不断消解“卡脖子”问题。在光通信领域,根据光通信行业研究机构Light Counting的全球光模块TOP10榜单,中国厂商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席位。
“从制造端看,光芯片领域已不存在突出的实质性障碍。近两年来,国内设备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好。材料端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这些中国企业掌握的技术,正逐步逼近全球最优秀水平。”程硕感慨道。
但这并不意味“卡脖子”问题已不复存在,在程硕看来,制造的实质性障碍只是“卡脖子”显性的一面,对于企业而言,能否融入全球化才是真正摆脱“卡脖子”问题的核心一环。例如,在客户接受度方面,中国企业作为新的进入者,在步入一个相对高端的领域时,如何获得全球客户的信任,实现真正的“走出去”、融入全球化、融入大客户体系,这是越过制造障碍后,中国企业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程硕表示:“从源杰科技的自身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是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在细分领域深耕,向更高技术领域去拓展。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外延的方式来加速企业发展,尤其在登陆科创板后,更要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工具箱’。”
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上,程硕还特别提到了两个层面:一是客户的全球化。目前源杰科技不仅有国内客户,也有北美客户。二是产能的全球化。即通过在全球布局产能,防范潜在风险。
事实上,通过海外布局以及与全球最顶级的客户合作,源杰科技精准对接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动态,了解最真实的客户需求,加速了技术研发与客户需求的双向融合。
“这种全球化的战略布局,不仅确保了我们在前沿技术方面的前瞻性,更为中国光芯片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战略,在全球光芯片产业格局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程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