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外贸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1.6%。7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为月度历史次高值,同比增长6.7%;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8%、4.8%,均实现较好增长。今年以来,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外部压力和挑战持续增加。得益于稳外贸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企业适应力不断提升和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动力、展现活力,表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尤其是7月份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加快,显示内外需同步改善,彰显强大发展韧性。
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势头加剧,多个国际权威机构相继下调全球贸易增速预期。在此背景下,中国主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通过多边机制、区域协定与双边对话强化贸易纽带,着力提振企业信心,持续拓展全球“朋友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已经占我国贸易总值的半壁江山,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的电子元件、电工器材等高技术产品,以及进口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附件、存储部件等关键零部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彰显产业链协同深化。
从区域布局看,形成“传统市场巩固、新兴市场崛起”的多元化格局。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达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外贸总值16.7%,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盟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3.9%,占外贸总值的13%,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对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7.2%、16.3%,增长快速。目前,我国贸易伙伴已覆盖19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150余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不仅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与优质服务,更通过供应链韧性提升与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全球经济稳定注入关键动能。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外贸新动能加速集聚,高质量发展特征愈发显著。今年前7个月,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达9.18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出口总值比重攀升至60%。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增速分别达21.8%、10.9%,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41万亿元,同比下降0.8%,占比收缩至15.7%。我国企业紧抓全球能源转型机遇,加速布局绿色贸易新赛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持续突破,彰显技术赋能与品牌升级的协同效应。即便在纺织服装等传统领域,企业亦通过设计创新、智能生产及数字化营销重塑竞争力,附加值提升较为明显。
展望未来,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叠加挑战。一方面,“抢出口”透支效应逐步显现。年初以来,受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为规避潜在成本上升风险,加速推进订单前置出口,后续订单可持续性有待验证。另一方面,外部风险传导压力可能加大。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需收缩或对我国出口增长空间存在影响。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外溢效应加剧,叠加绿色贸易壁垒落地,企业出口成本和风险或将上升。此外,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出口产业链或受影响。
面对全球外需收缩压力,我国以“政策组合拳”护航外贸稳定增长,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际合作与贸易便利化改革等举措,为外贸企业注入强心剂。具体而言,今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的增值税减免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大力推进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持续提升航空口岸通达效率。在一揽子积极政策精准滴灌下,叠加外贸企业数字化升级、品牌出海等创新举措的持续发力,我国外贸有望展现出“量稳质升”的强劲韧性。
我国还将持续加强多元化国际合作。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有望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东盟、南亚、中东、拉美等占出口的比重趋于上升,逐渐提升出口外贸抗风险能力与韧性。中欧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产供链加速融合,比如中欧汽车技术优势互补,共同助推产业发展向新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