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察厅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诈骗团伙主动拨打电话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诈骗的金额总计达597.3亿日元(约合29.2亿元人民币),创下同时期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大量出现不法分子引诱老年人利用自动柜员机(ATM)向指定账户转账的诈骗案件。为应对这一情况,日本警察厅表示,正考虑对75岁及以上老人在自动柜员机上的取款和转账额度进行限制。
电信诈骗金额创纪录
根据日本警察厅当地时间8月1日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诈骗团伙主动拨打电话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诈骗的金额总计达597.3亿日元(约合29.2亿元人民币),创下同时期最高纪录。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称,这一金额约为去年同期的2.6倍,也是2004年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同时段的最高纪录。
此外,日本警方称,今年上半年共接到超过1.3万起此类欺诈案件的报案,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超过4200起。
日本警察厅同时警告,境内“假警察诈骗”案件数量激增。
具体来看,诈骗分子假扮警方给潜在受害者打电话,在视频通话中出示假的警察证件或逮捕令,以受害者涉案等为由让其向指定账户汇款。今年上半年,此类案件的涉案金额占到诈骗案损失的65%。
还有一点尤其引人注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常常成为此类诈骗的“目标对象”。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电信诈骗案件里,30岁左右年龄段的受害者占比达21%,这一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20岁左右的受害者,占比为19%。
日本警察厅透露,那些冒充警务人员的诈骗团伙,利用自动拨号系统大量联系潜在受害者,致使此类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急剧攀升。该机构郑重提醒广大民众,切勿轻信陌生人提出的汇款等要求,因为警方绝对不会提出此类指令。
此外,鉴于近年来日本频繁出现诱骗老年人前往自动柜员机(ATM),向指定账户转账的诈骗案件,日本警察厅正考虑对75岁及以上老人在自动柜员机上的取款和转账额度加以限制。
多国饱受困扰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愈发复杂多变,诈骗手段不断升级,成为困扰多国的问题。
在东南亚地区,以新加坡为例,近年来该国金融诈骗与网络犯罪案件数量持续攀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为有效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新加坡政府多管齐下,一方面不断强化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同时还着重提升警方的案件应对能力。
今年1月,新加坡国会顺利通过一项重要法律,赋予警方限制涉嫌诈骗受害者银行账户的权力。该法案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保护潜在受害者免受远程诈骗的侵害,这类诈骗主要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实施。后续,法案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展,将传统诈骗案件也纳入其中。
新加坡当地警方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加坡诈骗受害者遭受的损失金额创下历史新高,高达11亿新加坡元。与上一年相比,诈骗案件数量增长了近11%,总数达到51501起。而总损失金额与2023年相比,更是激增了70%。经调查发现,众多受害者是由于主动将资金转入诈骗分子账户,从而导致自身遭受损失。
根据泰国电子交易发展局公布的数据,近一年来,泰国发生了逾3300起欺诈性广告案件,其中包括投资诈骗、冒充名人、销售假冒产品、冒充金融机构或创建虚假网页等,造成的损失总额超过190亿泰铢。在2024年,共报告了40多万起网络犯罪案件,总损失超过600亿泰铢。而在2025年上半年,政府监管部门共接到16.6万起报案,超过50%的案件与网络交易有关。
泰国总理府副发言人阿努坤表示,泰国数字经济与社会部正加大监管力度,一旦网络平台被发现存在诈骗嫌疑,该平台会被归类为“高风险平台”,这类平台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违规行为将受到处罚。
目前,泰国政府已责令相关机构协调合作,以预防和应对网络欺诈,特别是根据《数据保护法》对数字平台进行监管。
警方严厉打击
我国公安部官网信息显示,自2023年7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以来,依托中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公安部指挥多地公安机关联合作战,开展案件侦办。
针对境外诈骗窝点,我国公安机关全面开展国际执法合作,积极争取相关国家执法部门支持,坚持不懈盯着打、追着打,坚决摧毁境外诈骗窝点,通缉重大涉诈在逃犯罪人员;针对境内黑灰产团伙,深入开展侦查研判,组织集群战役和区域会战,严厉打击为境外诈骗集团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的黑灰产犯罪团伙,坚决斩断境内犯罪关键链条。
截至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已累计抓获5.5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彻底摧毁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邻近我国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全部铲除。
公开信息显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已超50种,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其中五种主要类型。
AI换脸、拟声技术让诈骗更逼真、迷惑性更强,而共享屏幕、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新型诈骗方式隐蔽性高、攻击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
我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近期提示,在暑期,包括兼职刷单类诈骗、机票退改签类诈骗、购买演唱会门票类诈骗、买卖网络游戏账号和装备类诈骗、教育机构退费类诈骗等在内的五类电信网络诈骗高发,“不管如何安排暑期活动,防骗这根弦不能松。”警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