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植物医生生物多样性项目”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国大楼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植物医生”)、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联合召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路”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参与。
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博士发表《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演讲,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中国在全球保护行动中的关键角色。植物医生品牌创始人、董事长解勇首次介绍了公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探索。解勇称,生物多样性保护绝非局限于实验室的案头论文,更在百姓的农锄药篓间,凝于祖辈相传的生存智慧与生态根基。
据了解,植物医生自201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之旅。2017年启动“高山植物保护行动项目”,2020年升级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植物医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该项目在云南恢复了5590亩高山生态环境,建成“濒危珍稀植物资源收集圃”和“野生高山花卉保护基地”,繁育出10万多株植物,有效缓解部分物种的濒危压力。这一成就得益于“科研赋能—社区共建—产业融合—全球协作”四维体系的支撑。
在社区实践方面,西双版纳州曼远村通过种植石斛等傣药乡土植物,恢复了竜山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改善了村民生活;跳蚤草种植项目在大卡老寨和巩丙新村成功实施,催生了精油深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链,84户村民增收超300万元,女性参与比例高达50%。
植物医生也因此而受益,通过推动《化妆品企业原料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南》标准制定、生态环境人工智能、雨林修复等创新工作,将傣药复育、石斛种植、跳蚤草种植、青刺果栽培等云南高山特色资源纳入产业链,开发出石斛兰、青刺果等高山植萃系列产品,完美契合了消费者对天然护肤品原料的高品质需求,其中石斛兰系列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50亿元。
“公益不是捐赠,而是投资。”解勇表示,石斛专利产品反哺生态资金,跳蚤草产业赋能哈尼族妇女,这种可持续模式才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生态保护的共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植物医生“林下经济+成分研发”的可持续模式,探索出一条“科研—生产—保护”三位一体的“中国路径”。
解勇强调,植物医生将继续秉承“敬仰自然,崇尚科学,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