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0时31分,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以一箭11星方式,将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所有卫星状态正常。此前,时空道宇已在600公里轨道部署30颗卫星。目前,在轨卫星增至41颗。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在轨卫星将增至64颗,实现全球除南北极外任意地表实时无缝数据通信。星座建成后,将向全球用户提供商业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上海研究院研制,是覆盖全球的低轨物联通信星座。这种由多颗近地轨道卫星构成的网络系统具有信号延迟低、部署响应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能为海量终端提供持续稳定的数据服务,特别适用于传统地面网络无法覆盖或连接成本较高的区域,如海洋、沙漠、山区、边境和远洋运输路线。
如今,卫星物联网正逐步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国际上,以铱星二代为代表的低轨物联通信星座已应用于海洋渔业、智慧农业、能源管理、物流追踪等场景。在我国,以吉利星座为代表的民营低轨物联网星座正在构建“天地一体、全球覆盖”的通信网络,拓展应用场景和国际市场。
近年来,时空道宇重点布局了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与马来西亚、阿曼、沙特阿拉伯、摩洛哥、肯尼亚等20多个国家的运营商达成合作,并完成了商业验证性(POC)测试,通信成功率达99.15%,网络可用性超99.97%。
去年6月,时空道宇与阿曼卫星通信公司Azyan Telecom达成战略合作。吉利星座将率先赋能当地海洋渔业,预计今年年底为数万条渔船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今年4月,时空道宇与马来西亚ALTEL共同成立合资公司ADISB,推动吉利星座在马来西亚落地应用,助力数字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建设。这家中国企业还与沙特运营商ATSS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推进吉利星座在当地的牌照许可、技术验证和商业部署,为行业用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在应用场景上,吉利星座涵盖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国内用户可在极氪等多款量产车型上,使用时空道宇提供的车载卫星通信技术服务。在没有地面网络或地面网络中断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车载大屏上的卫星通信软件连接卫星,使用双向卫星消息或卫星电话通话功能,与外界紧急联络、上报位置。这种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永不失联的安全感”,适用于无人区、山区等场景。
这一民营星座的研发在上海,制造在浙江台州。据介绍,位于台州湾新区的吉利卫星超级工厂是全球首个深度融合汽车制造与航天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通过引入汽车行业的自动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实现了总装、集成、测试流程的全面智能化。单颗卫星生产周期在28天以内,年产能力可达500颗,成本较传统卫星制造下降45%左右,显著提升了低轨卫星的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目前,时空道宇正在重点行业场景开展卫星物联网应用试验和星间通信试验,探索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设备之间的天地一体化数据互联。随着技术验证和场景落地,相关成果将逐步应用于城市公众服务和消费级市场。
吉利星座的持续推进,为我国低轨卫星物联通信产业提供了工程化、系统化建设样本,助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航天创新体系。国产卫星互联网的“新基建出海”,将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