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构建起“制度创新+数字赋能+精准服务”全链条体系。如今,其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安徽省前列,民间投资增速今年以来持续领跑全省。
“项目列入国家支持清单,拿到1720万元‘两新’国债资金,多亏了市发改委全程跟踪指导。” 铜陵市富鑫钢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以辉提起250平方米烧结机节能减排改建项目的推进,为政府服务点赞,从节能审查快速批复到政策精准对接,高效服务为项目助力。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铜陵市依托县区园区创设的“民企之家”服务站,将惠企政策、法律咨询、财税服务直接送到企业家“家门口”。创新“信用承诺即换证”机制,2835家运输企业免登报声明、免现场核查,每户年均节省成本9000元;“科税贷”以研发费用为授信依据,为17家科技企业送上5810万元纯信用贷款,让创新底气更足。在狮子山高新区,低效厂房被盘活成“黄金宝地”,25家薄膜电容企业集聚发展,亩均税收从1.2万元跃升至15.3万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更是企业安心发展的“定心丸”。去年7月,铜陵市义安区法院受理成塔公司破产清算案时,面对企业无变现资产、债权清偿率近乎归零的困境,法官们敏锐抓住“沉睡”的排污许可证——这张看似普通的证件,或许是挽救企业的关键。通过指导破产管理人调整策略,探索和解程序激活资产,最终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和解协议。如今,成塔公司重获新生,排污许可证创新性转化为可交易市场资产,债权清偿率提升至70%以上,为困境企业探索出了盘活新路径。
“执法加服务”的深度融合,让治理充满温度。铜陵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法院建立调解联盟,2024年以来化解商标侵权等纠纷287件,维权案例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广;创新月度联动调价机制,根治1853户工商业用气“追溯收费”难题,实现“当期用气、当期结算”;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梳理相关单位438项免罚轻罚事项,今年以来对企业轻微违法依法免罚轻罚24596件,减免金额超1200万元,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从“政银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破解融资壁垒,到“乡镇预审+市县会商”压缩设施农业用地审批时限50%;从“税社医”一窗通办提升社保效率 70%,到中小微企业“白名单”打通政策落地“末梢”……铜陵正以系统集成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场持久战,既要破难题,更要谋长远。”铜陵市营商环境局局长胡江兵表示,铜陵将持续对标长三角先进标准,以改革创新让发展环境更优、企业信心更足,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