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9 16:49:20 股吧网页版
31%远程银行完成大模型部署 银行AI应用场景开始爆发?业内:新旧融合仍有多重阻力
来源:财联社

  年初,Deepseek因低成本高性能、直逼国际巨头OpenAI爆火,引发新一轮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热潮。随着OpenAI迭代GPT-5模型,银行业在 AI 大模型领域的探索也再次受到瞩目。

  目前,银行业哪些业务领域已开始应用大模型技术?取得了哪些成效?大模型落地又面临哪些难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报告(2024)》(下称报告)显示,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提升至93%,较2023年提高1个百分点;已有31%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始探索应用大模型技术。

  某国有大行金融科技部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当前银行业AI业务场景落地聚焦于客服、风控及行内AI辅助编程等领域。当前近期该行已搭建Agent平台并推进相关项目,“相当于多个AI协同组成工作流”。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在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主要集中在算力不足、合规压力、人才缺口等问题。

  搭建平台完善Agent应用是关键一步

  《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有31%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已在行内完成大模型部署,推动包括模糊语义识别、话术优化、智能摘要等功能落地。调研显示,尽管国有大行、股份行及中小银行对 Deepseek 应用的宣传有所 “降温”,但 AI 应用场景探索仍在持续,目前各家银行的 AI 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等落地场景。

  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财联社记者,该行的AI手机银行已支持“对话即服务”。用户只需通过语音或文字等指令,即可完成账户业务办理、理财咨询等高频交易。此前,包括工行、北京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曾披露,通过 AI 为手机银行赋能,为不同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方案。

  对于银行来说,尽快搭建平台完善Agent应用或是解决复杂金融应用场景的关键一步。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高级专家刘承岩近日指出,大模型技术已进入以智能体(Agent)应用为核心的下半场,企业现实问题的解决成为AI应用的核心工作。

  前述某国有大行人士也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近期已搭建Agent平台并推进相关项目。该银行人士直言:“此前业内对OpenAI的预期较高,但ChatGPT等基础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落差。预计待基础模型成熟后,Agent 应用可能迎来爆发期。”

  “无论是前中后台,银行在 AI 上的应用场景都在进一步扩容,但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也在加剧。”某头部金融云负责人也告诉财联社记者,机构投入的算力和人才资源成了这一分化的分水岭。

  行业面上,不少银行还在加大“真金白银”投入算力及相关配套设备采购。其中,浦发银行出现了超 1 亿元的大单 “2025 年大模型算力扩容及算力管控能力建设项目之鲲鹏”。此外,多家股份行、城商行的大模型项目招采金额也超过 500 万元,且项目主要集中在算力、GPU 服务器等采购方面。

  AI创新仍有多重壁垒:人才匮缺、算力不足、流程复杂

  上述人士也指出,银行在AI创新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一方面,技术团队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多以修改开源技术为主,既需深度理解业务又要具备技术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另一方面,银行内部流程规范复杂,AI创新项目需经过大量评审、联合技术审核、安全审查等环节,严苛的合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进度。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传统IT架构相对保守稳定,与AI技术的敏捷迭代特性存在冲突。核心系统改造风险高、成本大,新旧系统融合面临技术壁垒。

  “尽管大模型在提升效率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落地方面仍存在痛点。”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首先,其搜索能力、理解准确性及多步推理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容易出现错误,这对金融级别的严谨性提出了挑战;此外,开发和部署大模型需要巨额投资,包括硬件资源如显卡等,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这构成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