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晶吊灯到街边排档,老牌酒店的“下沉式”发展撬动夜经济新增量。
8月6日下午3点半,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进上海金陵紫金山大酒店,水晶吊灯和锃亮大理石辉映的豪华大厅,衣着温雅的服务生穿梭于大堂,提供细致得体的服务。而仅隔几十米的酒店后门大厅处是20多个身穿同样制服的酒店厨师和工作人员在露天的移动摊位前,麻利地打包着大肉包和小龙虾、牛蛙,烟火气中延续着同一后厨的星级标准,而排队买菜的市民早已蜿蜒起近50米的长队。
五星级酒店“外摆档口”以“15元红烧大排”破圈,文化场馆夜间客流量翻倍,多方联动撬动夜间消费市场。
五星酒店摆摊售卖家常菜紧俏菜品不到40分钟售罄
“每日下午四点开售,紧俏的菜品例如蒜香牛蛙等,一般不到40分钟就会被卖空,卖了一个多月了,很多市民都会提前一天预约。”酒店餐饮部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举既是对酒店菜品销售业务的探索,也是对消费者便捷化需求的回应。
金陵紫金山大酒店后门口的外摆摊位前市民们正在选购点心。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酒店餐饮部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外摆的菜是现做的,厨房不但要做外卖,还要保证客房和宴会厅的需要,现在是“火力全开,负荷拉满。”
上海金陵紫金山大酒店,这座矗立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世纪大道旁近30年的老牌五星级酒店,正在经历一场“接地气”的转身——每日限时在后门外摆摊售卖酒店菜品。
8月6日下午16时许,金陵紫金山大酒店后门口的外摆摊位前已排起长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排队的市民纷纷点赞说,“花小钱就能尝到五星级大厨的手艺,太划算了。”
长期以来,五星级酒店因高定价、强场景依赖的标签,与大众消费存在天然隔阂。而金陵紫金山大酒店的“下沉”尝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以“五星级品质+地摊式价格”的经营策略,满足了大众对高性价比美食的追求。
附近的白领李女士笑着对贝壳财经记者说,“这里的菜真的很好吃,家里人都爱吃,夏日炎炎,打包一些回家,就不用自己做了,这样的出品水准搭配亲民价格,是‘五星级体验走进社区’的鲜活案例。”
这一创新不仅为酒店带来可观的流水,更被视作传统服务业融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积极尝试。
“其实在上海,我们酒店的销量一直都是可以的,同比去年,我们的餐饮部销量略有增长。外摆买菜主要还是品牌宣传和便民,其实整体收入变化不大。”该酒店公关总监王艳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880亿“夜上海”美术馆延时成为增量“战场”
酒店“摆摊”是实体经济的业态延伸,文化场馆的夜间延时开放则体现了“夜经济”的深度与厚度。
以浦东美术馆为例,今夏其将闭馆时间延长至22点,推出“奥赛”大展活动,让观众得以在暮色中欣赏梵·高的《自画像》与黄浦江夜景交相辉映的独特美学。这一模式正在形成涟漪效应:上海博物馆推出“青铜器夜话”沉浸式讲解,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打造“爱丽丝梦游仙境”主题夜游,游客可漫步于雨林雾气与AR灯光交织的奇幻世界。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880.09亿元,同比增长3.3%,参与夜间开放的文化场馆达42家,较去年增长35%。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夏,上海夜经济突破核心商圈的传统边界,呈现“全域化”特征。久事公交集团首推“夜上海公交专线”,串联徐家汇、静安寺、北外滩等12个夜间消费地标,乘客可随“慢行巴士”品味沿线商圈的联合营销活动;浦江游览集团则推出“游船+音乐嘉年华”“游船+萌宠社交”等主题航班,让黄浦江变身流动的消费场景。
2025年“夜上海”国际消费季联合500余家企业推出130项特色活动,并设立夜间经济专项资金,对商圈延时经营、交通配套等给予补贴。
夜经济的魅力,在于让不同圈层的消费需求都能找到落点。
有分析师指出,2025年上海夜间消费呈现三大趋势:服务类消费占比提升至43%,消费时段从“19-22点”向“22点后”延伸,非中心城区夜间客流同比增长28%。“这意味着夜经济正从‘网红打卡’转向‘日常刚需’,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