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老工业基地吉林暑期生产势头正劲。吉林省西部广袤平原上,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徐徐运转,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中部地区,中车长客CR450动车组正线试验有序开展,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复材拉挤板生产车间开足马力,科研和生产齐头并进。
项目建设忙,新能源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一期总投资69.46亿元的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加紧施工,力争9月份建成试生产。“我们利用松原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发电制绿氢合成氨,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和高附加值转化,促进绿色化工产业发展。”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松原)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昌伦说。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加快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高。从“源网荷储”到风光装备域内生产,再到大力发展氢能及相关产业,大项目不断落地,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链持续完善。吉林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和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3120.53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63.93%。
科研创新忙,自主研发让“大国重器”全面提速。鹰隼造型配以月辉银的色彩,车头前端顶着金色的路徽,运行速度400km/h、试验速度大于450km/h的CR450BF动车组样车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后,马不停蹄进行正线试验。“在研制过程中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完全凭借自主创新在‘无人区’探索。”中车长客副总工程师朱彦说。
在国铁集团主导下,中车长客等多家参研单位突破了减阻降耗、减振降噪、全要素轻量化系统集成等难题,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创建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技术体系,实现了理论、技术、装备、标准、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企业生产忙,传统产业“向新培育”,“老树新枝”打开市场空间。在“化工城”吉林市,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复材拉挤板生产车间一派繁忙。这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聚焦碳纤维领域发力,从销售原丝、碳丝到复材制品,以一束碳纤维织就新质生产力。上半年企业碳纤维复材制品产量同比增长5.9倍,在大能源、大交通、大健康、大装备领域迅速放量。
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重大技术装备加速创新,传统优势产业不停升级——吉林立足高质量发展,暑期生产研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