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内,青岛时尚体育节“斗汽”三人篮球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球员们在场上展现出的高超技巧和激烈对抗,博得观众阵阵欢呼。
“时尚体育节与青岛国际啤酒节同期举办,包括篮球、跆拳道、搏击等13项兼具观赏性与参与性的时尚体育赛事,参赛人数约8000名。”青岛黄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超群说,两大IP强强联合,促进了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也拉动了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消费。
据悉,仅今年上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已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62项,涵盖水上运动、电子竞技、航空竞技等多个领域,吸引24万人次参与,通过赛事活动拉动消费约2亿元。
体育赛事的“流量”如何转化为消费“增量”?山东各地在积极寻求答案。
今年5月,济南融创国际体育中心内的1.5万名观众见证了2025PE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春季赛总决赛的巅峰对决。赛事催生了“电竞+旅游”新消费场景,电竞主题酒店、沉浸式体验馆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全国“村BA”北部大区赛为烟台招远大户陈家村带来多元篮球文化,赛事与万亩智慧农业园区联动,实现“体育+农业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潍坊“V超”足球赛的“90分钟+消费链”模式,让赛场周边形成完整商业生态,首周创收2200万元、吸引28万人次,有效拉动城市经济。
从马拉松到帆船锦标赛,从高端赛事到草根联赛,山东采用“赛事+”模式延伸产业链价值,创新打造“好运山东”体育品牌,通过降低赛事门槛扩大群众参与基数。据介绍,2024年全省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1.3%,人均体育消费2164元,催生新兴市场。例如,赛事期间推出“号码布就是通行证”等优惠活动,带动旅游消费;赛事举办地周边设置特色产品展销,促进消费;赛事与景区联动,推出优惠活动,提升游客体验。“赛事+”模式有效延长赛事经济链条,实现体育赛事与其他产业共赢。
据山东省体育局介绍,2025年上半年,山东共举办受众500人以上的体育赛事698项,体育赛事为各行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9.46亿元。
“我们坚持‘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干体育’,聚要素、树品牌、促消费、拉高标杆,着力做强赛事经济。”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栾风岩说,今年山东将不断优化赛事活动空间布局,持续打造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沿”赛事发展轴,构建以点带轴、以轴扩面的赛事体系。
“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文化发展及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创新打造赛事消费场景,持续将赛事‘流量’变消费‘留量’、经济‘增量’。”栾风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