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宝马计划召回超23万辆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超23万辆宝马,被召回!
8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显示,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向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合计召回超23万辆进口及国产汽车。

从型号上看,召回车型以i系车为主,包括国产i3、iX1、i5及进口i4、i7、iX等。召回原因涉及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等安全隐患。
来看详情——
宝马、华晨宝马召回超23万辆车
首先来看,此次召回的具体情况:
日前,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一、召回编号S2025M0120V: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为2024年11月26日的进口5系汽车,共计1辆。
二、召回编号S2025M0121V: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7月20日至2024年12月19日的部分国产X5汽车,共计379辆;生产日期从2024年7月18日至2025年1月6日的部分国产5系汽车,共计1012辆。
宝马称,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起动器发电机的电源连接器可能未按规格生产,造成起动器发电机的正极接线柱与48V线束的正极端子之间连接松动,电阻异常增大。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行驶中熄火或发动机舱烧蚀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宝马、华晨宝马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检查起动器发电机,必要时进行更换;检查相关电缆,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消除安全隐患。
三、召回编号S2025M0122V: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0年12月2日至2023年12月12日的部分进口i4汽车,共计4609辆;生产日期从2023年8月2日至2023年12月13日的部分进口i5汽车,共计91辆;生产日期从2021年9月13日至2024年1月11日的部分进口i7系汽车,共计3244辆;生产日期从2020年8月20日至2023年12月18日的部分进口iX汽车,共计7730辆。
四、召回编号S2025M0123V: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1年3月12日至2025年1月4日的部分国产i3汽车,共计95753辆;生产日期从2023年8月3日至2024年12月18日的部分国产i5汽车,共计5657辆;生产日期从2022年4月15日至2025年5月17日的部分国产iX1汽车,共计6022辆。自2025年10月28日起,生产日期从2020年5月26日至2024年12月5日的部分国产iX3汽车,共计106000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绝缘故障的监测机制问题,在特定工况下,车辆高压系统可能出现误关闭的情况,造成电气驱动单元失去动力,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宝马、华晨宝马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进行软件升级,以消除安全隐患。
召回频率居高不下
上半年中国销量下滑15.5%
近年来,宝马召回率居高不下。5月9日,宝马、华晨宝马宣布,召回80辆进口5系汽车、16813辆国产5系汽车、9953辆X5汽车。前述5系召回汽车,系此次召回活动的扩大召回。
4月18日,宝马宣布召回进口X3 M40i、X4 M40i汽车共计3736辆。其中部分车辆由于车载诊断软件(OBD)中颗粒捕集器(GPF)监测项的启用条件标定过高,无法及时按预期完成诊断,造成在用监测频率(IUPR率)的计数不能正常增加,无法满足在用监测频率相关要求,可能存在排放危害风险。
海外方面,今年6月,因驱动电机软件缺陷,宝马在美国召回逾7万辆电动车,召回车型范围包括:2022至2024款i4及iX、2023至2024款i7、2024款i5,以及2025款i4 eDrive 35与eDrive 40车型。
上月,宝马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业绩。数据显示,宝马集团三大品牌(宝马、MINI、劳斯莱斯)全球总销量为120.7388万辆,同比微降0.5%。
销量平稳的背后,隐藏着地域分化趋势:欧洲市场销量近50万辆,同比增长8.2%;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4%。而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上半年销量为31.79万辆,同比降幅达到15.5%。受高端车型消费疲软影响,宝马在华竞争力持续下滑。
不过,对于销量下滑,宝马方面也采取了多方措施。今年6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重要人事任命,宝思齐(Birgit Bhm-Wannenwetsch)将自2025年8月1日起,接替戴鹤轩出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意味着华晨宝马将迎来首位女性CEO。在加入华晨宝马前,宝思齐负责管理宝马集团在美洲地区的金融服务部门。
此外,3月26日,宝马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7月15日,宝马中国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达成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该系统基于AI大模型技术,计划实现高速及城区全场景的点到点领航辅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