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025电竞世界杯激战正酣。我国22支电竞俱乐部“出征”参赛,创下了中国电竞参与国际赛事的历史最大规模。
放眼全球,电竞已成为连接超30亿玩家的庞大产业。伴随国内外在规则拉齐、人员选拔以及组织协调方面的积极探索,电竞产业正迎来从休闲娱乐向竞赛体育的转型升级。
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竞产业收入达127.61亿元,用户近4.93亿人。
伴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电竞产业链加速延伸,呈现出“能文能武”的发展新姿态,孕育出广阔的商业机遇和就业空间。
“武”在科技创新。 供给端,游戏设计通过AI实现2D/3D并行推进;消费端,我国每两个电竞用户中有一个通过手机“上线”,去年电竞产业收入超8成源自直播业务。赛场上,战队用AI大模型分析比赛数据,制作团队用XR技术增加“沉浸感”;实验室里,汽车工程师们借助数字孪生、游戏引擎等技术,研发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助力自动驾驶系统测试降本增效。
“文”在内容创作。强地域属性让游戏成为本土文化的软性传播载体,在虚拟世界讲述出丰富多彩的“好故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亿元),同比增长11%。
“文武双全”的电竞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暖风。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将电子竞技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并列作为新型消费增长点。今年以来,北京、广州、成都等多地密集推出“政策包”,为电竞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望未来,我国电竞行业行稳致远,既需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内容监管、防未成年人沉迷等“护栏”“堤坝”,也离不开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产业融合、培养复合人才等发展“密钥”。
据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预计,到2026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带动周边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紧握“解锁”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这个“玩”出来的大产业正扬帆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