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成为焦点人物,他在主会场演讲后接受了采访。
王兴兴在回答关于宇树科技筹备上市的问题时表示:“公司成立9年了,正在推动上市流程,某种意义上,我们一直把公司发展当作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上市可以看作是‘高考’,是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更成熟的运营的阶段性事情,也是对我们过去9年时间的一个交代,对股东的一个交代。”
早年曾反对做人形机器人
王兴兴在主论坛上提到,2025年上半年,整个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加上政策的支持,行业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每家企业平均有50%—100%的增长,这意味着需求端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王兴兴表示,他以大学期间制作的一个成本一两万元的四足机器人为起点,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如今宇树科技已有覆盖四足与人形、消费级与工业级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但事实上,宇树科技早年很反对做人形机器人,因为当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价值较低,技术难度高。但2021年至2022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极高,曾有客户在宇树科技尚无相关产品的情况下直接找过来,愿意给钱下订单,于是公司在2023年开始了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研发。
王兴兴在采访中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增长速度非常快,“从出货量的角度,未来几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每年翻一番应该是可以保证的,如果有更大的技术突破,未来2—3年,一年出货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也有可能”。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王兴兴称,最本质的是把产品做好,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价格、更完善的功能,以及更好的售后体验,要花足够的时间把这些打磨好,这才是企业未来面对国内外竞争、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大蛋糕里分一杯羹的立足之本。
王兴兴谈到,做产品也好,做技术也好,过去宇树科技最大的经验心得是,“要看到未来,要提前在AI领域、技术领域、硬件生产制造领域布局,甚至是全球布局,要提前一步想到未来几年大概会怎样。”
先娱乐、后干活
具身智能模型还没到临界点
对于当前机器人产业规模化的机遇和挑战,王兴兴表示,公司核心目标仍是让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产品在现实场景中干活。他期待公司不是做单功能人形机器人,而是做通用型产品,但目前为止效果尚未达到预期。
在外界看来,宇树科技做了很多机器人格斗、运动、跳舞等表演,对此,王兴兴说:“普通老百姓喜欢看表演,还是要满足大家的诉求。而且当下这个时间点,需要循序渐进。”
王兴兴表示,全球范围内,机器人的硬件是够用的,最大的问题是,具身智能AI模型本质上没有达到一个阶段性突破的临界点。他举例称,现在有点像语言模型在ChatGPT出现之前的状态,在具身智能领域,目前还没有诞生类似ChatGPT这样的关键性突破。
王兴兴表示,目前行业机器人本体和灵巧手等硬件在技术水平上是够用的,但软件层面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还不完善,“现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类似于ChatGPT出现前的1—3年,业界已经发现了合适的方向和技术路线,但还没人把它做出来。”
王兴兴认为,机器人真正能像人一样去做事情、去干活,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突破,快的话可能2—3年,慢的话可能3—5年,“但我觉得这波浪潮大概率不会超过10年”。
智能机器人还没达到应有水平,是模型的问题还是数据的问题?王兴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家对数据问题关注度有点太高了,在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当前相关大模型的架构还不够好,也不够统一,这导致很多情况下有数据但用不起来。”
他指出,与语言模型依靠数据驱动不同,具身智能模型的一个关键痛点是,无论用怎样的方法去采集数据,放到机器人身上时,虚拟跟实物机器人的偏差还是非常大的,两者没办法很好地对齐,“在模型本身还没有足够好的情况下,用一大堆数据训练的效果,其实并不是特别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