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指明了前进方向。
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如何读懂下半年经济走向?
《对话》邀请宏观经济领域专家,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针对“中美经贸会谈”“外贸出口”“国补以旧换新”“生育补贴政策”“楼市走向”“股市动态”“反内卷”等话题进行解读、分析。
房价未来怎么走?
面对观众“2027年前房价能否止跌”的提问,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直言:“中国房地产最危险的时刻已过去。”
他认为:“第一阶段基本战略目标完成后必须进入第二阶段,即必须进行存量深度调整,使市场出清,且必须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逻辑变化了。”
他在节目现场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整要配合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解决城乡差距、城市贫富差距和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一定要两轨推进。
除了3600元生育补贴,还有哪些好政策?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认为,每年3600元的生育补贴金额是一次突破,中国面临较大的人口增长压力,应该对下一代有更多投入和财政支出的支持。
他表示:“当然,光靠钱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还需要整体的配套措施,比如延长女性哺乳假期、保障女性生育期间的工资收入等,这不仅需要国家行动,还要企业有统一的认识。但是无论如何,各方都应致力于为适龄妇女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为了家庭,也是为了国家的未来。”
下半年国家补贴,补什么?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针对目前以旧换新对整个消费的拉动情况,他表示:“比最初设计这个政策的预期要好得多,下半年还有1300多亿元,第四轮‘国补’和下一轮‘国补’马上还会展开。”
他解释道,接下来会对“国补”的范围进行全面扩充,第一个扩充是从传统的耐用品向新型耐用品进行扩展;第二个扩充是从实物型的商品向服务类的商品进行扩展。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反内卷”?
现场有观众提出,“卷”让商品价格更便宜,是否“卷一卷”也没什么不好?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从更高角度来看,这种“小便宜”无法持续,比如“外卖大战”中的“零元购”,不花钱就能买到东西,违背最基本的市场原则。他表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量企业倒闭,出现大量失业。所以,如何从不规范的‘内卷式’竞争回归到常态化、有序、可持续的竞争,是一个国家进行市场微观监管和秩序重构的关键。”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则表示,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在全世界领先,这是市场竞争和企业奋斗的结果。所以,要认真面对价格挑战,就要提高宏观管理水平、监管能力和反垄断能力。“总体的战略、规范的规则治理应该政府主导,但具体淘汰哪些落后产能,除了官方限制发展的以外,其他的都应该通过市场在自行发展的过程中来淘汰、解决、完善。政府要搭建治理的框架,而不是具体地去让企业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