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李佳佳)日前,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深圳市新增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机构6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414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70项,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79项。
此外,深圳还获批建设3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新增检验检测机构95家。实施国家、省、市产业链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重点项目)8个,实施重点产业链质量技术攻关项目20项。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内唯一)、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光电传感)、IEEE标准协会粤港澳大湾区分会等一批重大质量基础设施落户深圳。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是国际通行的质量基础设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积极发挥质量标准、检测认证等职能优势,已联合5部门出台《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系统建设“20+8”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为深圳打造全球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进一步强化质量支撑。
质量基础要素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先进标准引领。上线“20+8”产业集群标准化需求对接平台,建立产业标准化需求信息共享研判机制。建立滚动征集、及时响应的标准创新协同机制,全国首发超充设施地方标准6项,布局低空经济标准18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6项地方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立项《科研算力共享技术规范》等9项人工智能地方标准,支持企业抢占标准制高点。全市累计研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034项、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3548项。
二是强化产业计量基础支撑。全国首创建立计量验证、计量数据核查、诚信计量“三位一体”超充设施计量规则。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项,累计建立各类计量标准器具1792项。
三是提升检测认证服务能力。聚焦低空经济、电化学储能、超充、芯片等领域,拓展完善检测能力。
四是深化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新增25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覆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