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阳新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室。无影灯下,方统文的白大褂被汗水浸透。
墙上时钟指向晚上9点,这是他当天完成的第10台手术。
从清晨8点半踏入手术室,连续13小时高强度工作,让他声音带着疲惫,但眼神却依旧专注。
你托付我生命,我赋予你尊严。从医24年,方统文用一把手术刀,精准“剜除”顽疾,重新赋予患者高质量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方统文,阳新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89岁的柯爷爷孩子般哭了
"方主任,求求您,救救我爸爸!"
2021年的一天,83岁的戴爷爷家属带着老人辗转武汉多家医院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医院。
当时戴爷爷因“肾盂癌合并感染导致肾脏化脓”,血尿不止,高烧不退,生命垂危,被多家医院婉拒。
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方统文没有犹豫:"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手术台上,他全神贯注实施手术。手术成功了,老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方统文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
5年过去了,戴爷爷活得好好的,还定期来院复查。每次见到方统文,他都会紧紧握住他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这样的生死救援,在他的从医经历中不胜枚举。

手术中的方统文(右)。
55岁的徐先生从杭州务工返乡时,肾结石引发感染性休克,意识模糊,血压骤降,命悬一线。
方统文紧急启动绿色通道,先为患者稳住生命体征,待病情缓解后再实施激光碎石术。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的徐先生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方主任给了我第二次命。"
89岁的柯爷爷常年靠导尿管排尿,因高龄被多家医院拒收。方统文接诊后,冒着风险为老人实施前列腺电切术。
术后柯爷爷第一次自主排尿时,他像孩子般哭了:“我以为这辈子都离不开管子了!”
“医生的手,是病人的希望!”
"医生的手,就是病人和家属的希望所在,如何让这双手化腐朽为神奇?"方统文说,身为医生,这一生都要在技术攻关领域孜孜以求。
凭借精湛的技术,他让许多患者免于奔波之苦,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水平治疗。
65岁的王女士尿失禁多年,常年依赖纸尿裤,连出门都成了奢望。
方统文为她实施手术后,顽疾一朝解除,王女士重拾正常生活。她激动地说:"方医生让我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在泌尿外科领域,方统文及其团队填补了黄石地区多项技术空白:
首例输尿管狭窄舌黏膜修补术、首例经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在阳新地区率先开展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微创手术。
不仅是黄石地区细分的“单打冠军”,方统文的技术更在全国性医疗舞台大放异彩。
今年7月18日,湖南长沙,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激光学组主办第二届县域医院泌尿外科激光诊疗视频大赛举行。
在全国各地县域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一众翘楚中,方统文凭借精湛技术脱颖而出,荣获总决赛二等奖。

方统文在全国性医疗比赛中大放异彩。
该院院长夏树前说,成绩不仅是对他个人技术的肯定,更印证阳新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全国县域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评价:“方统文医生的微创技术,是县级医院中的一根标杆!”
外科手术全阳新第一
在方统文的带领下,阳新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量连年攀升,稳居外科第一。
2024年,手术量较上年增加300余台,2025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长140余台。
这些数字背后,泌尿外科无数个与时间赛跑的日夜。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方统文从不以个人力量自居,而是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他建立了每周四业务学习、每两周工作总结的制度,医生轮流交流,共同进步;
他早晚两次查房,确保患者精准诊疗;
他还推行"放手不放眼"培养模式,给年轻医生压担子、搭台子,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年轻医生贾小著记得,自己第一次主刀,方统文在旁全程指导,术后逐点点评。
如今贾小著已能独立完成常规手术,他说:"方主任既给我们机会,又为我们兜底,这种信任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

方统文在手术中。
用医生辛苦度换患者幸福度
患者眼中的"救命恩人",同事心中的"拼命三郎",年轻医生的"领路导师"——
从医24年,他依旧每天穿梭在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用手术刀雕刻希望,用仁心温暖生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篇章,将"医者仁心"融入血脉。
他常对科室医生说:"选择了当医生,就选择了奉献。我们多一分辛苦,患者就少一分痛苦。"
这句诺言,他不仅挂在嘴上,更落实在行动中。
在提升医疗技术的同时,他同样重视服务质量。他和科室护士长一起带领科室建立满意度调查和出院随访机制,患者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表,医生定期电话回访,及时解决康复中遇到的问题。
在他的推动下,科室满意度超过90%,随访率高达95%。患者们说:"在泌尿外科住院,不仅看好了病,更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为什么这么拼?
方统文的回答朴实真挚:“我是一名医生,更是科室领头雁。患者康复后的笑容,就是整个泌尿外科全体同事最大的奖励,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策划:阳新县人民医院宣统科
统筹:舒海燕
图文:程娅
记者:田城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