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0 23:30:00 股吧网页版
3600点之上,怎么投?
来源:中国基金报

沪指3600点基民行动指南:纠正认知偏差,重新打磨持仓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市场回暖,基民陆续回本。而“回本就赎回”成了不少人的条件反射。赎回是不是当前最适合的策略?深套的要不要补仓?空仓的如何入场?专业人士的针对性建议,或许能帮你在困惑中找到方向。

“回本即赎回”有待多方合力破解

  基金回本了,不少投资者选择赎回。这一看似很正常的行为背后折射出基金投资行为的多个深层问题。

  首先,从根本来看,这一现象反映出基民投资认知与行为的偏差。

  国联基金指出,很多投资者经历长期亏损将“回本”视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长期收益潜力。同时,因净值波动怀疑基金经理能力,或因过度恐惧市场下跌而急于离场。

  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邓和权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这源于“损失厌恶”——亏损给投资者造成的痛苦感知远超收益的喜悦;“锚定效应”则让买入成本成为心理的盈亏线,即便长期投资逻辑未变,触及成本价也会点燃赎回冲动。叠加缺乏中长期投资规划,投资者决策周期往往被市场波动所左右。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代景霞分析道:“这种现象反映出几种深层次问题:其一,不少投资者将基金视为短期投机工具;其二,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及标的认知模糊;其三,受亏损焦虑和‘解套即安全’心理驱动,决策缺乏理性,陷入‘亏损时硬扛、稍有盈利就赎回’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些问题,多方提出了解决方案。

  盈米基金资深投资顾问熊思远表示,作为专业的投顾机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发力:一是坚持以“投资者账户盈利”为核心,在布局时优先考虑“合理期限资金的盈利可能性”,减少因“资金错配”出现的亏损,实现“基金赚钱,基民也赚钱”;二是坚守投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

  邓和权认为:“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可采取三项措施:第一,做好投资者陪伴与教育;第二,做好与代销渠道的及时联动;第三,完善产品的创设机制。在产品端,通过浮动管理费率、持有期与赎回设置等方式,将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充分绑定,同时让投资者把焦点放在终局目标而非短期净值波动上。”

  国联基金建议,基金公司需提升信息透明度,定期披露投资策略与业绩归因;销售渠道应精准匹配基民风险与目标,避免误导。

四类盈亏类型账户适用的操作

  当前,基民账户盈亏状况分化较大。针对不同盈亏类型的账户,专业人士也提出了适用的差异化建议。

  第一,针对已回本且盈利的投资者,创金合信基金建议不妨先“锁利”再决策。这类投资者的核心矛盾是既怕盈利回吐,又想赚更多,可以先“基础锁利”,赎回一部分,再看“持仓价值”,如果持有的基金长期业绩稳定、基金经理策略清晰,且自身风险承受力能接受短期波动,可继续持有。若基金本身质地一般,或自己对波动的容忍度降低,剩下的份额也可逐步赎回,转向更稳健的配置。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表示,投资者是否需要赎回基金,取决于自身的投资目标以及对后市的判断。如果投资目标已经达到,可以选择赎回锁定收益。

  第二,对于已回本但盈利不多的投资者,邓和权认为,此时宜评估估值水平与行业趋势。若所持资产或者相关行业已接近估值高位,适度降低仓位或转向低波动资产是较为理性的选择;反之,如果市场和行业定价仍然合理,则可以继续持有。

  第三,针对仍然“被套”的投资者,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建议,如果策略足够合理,可根据自身情况逢低补仓。国联基金表示,在当前点位,若持有的基金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如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未漂移、业绩在同类基金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等,可继续持有,等待市场反弹。

  邓和权补充道:“若标的基本面和行业逻辑仍成立,可以坚持持有并分批补仓,但应控制补仓比例,避免重仓单一赛道;若标的基本面受损,则应果断止损或换仓。”

  第四,针对空仓或轻仓的投资者,李一鸣称,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后市判断来决定是否入市。如果认为市场投资价值较大,可考虑增加首次投入的金额;在相对谨慎的情况下,可考虑分批投入,以分摊风险。

  创金合信基金建议,不要追求“完美时点”,宜采用“分批策略”建仓。当前的3600点属于中等估值区间,空仓或轻仓的目标是“避免因犹豫错过机会,因冲动踩坑”,可分两步走:一、用低波动的产品稳住底仓;二、逐渐建仓权益类基金。

多维度审视和调整持仓

  除了简单的赎、留、加仓,当前时点投资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基金组合,梳理和考察核心信息,优化持仓结构。

  国泰基金建议,市场走高状态下,投资者可以先梳理持仓产品的核心信息,确认投资策略、基金经理团队是否稳定,底层资产配置逻辑是否与初始一致,避免因产品“暗变”偏离自身目标。在仓位调整上,更需关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市场上涨不应成为盲目加仓的理由,建议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理性选择。

  优化持仓结构方面,创金合信基金强调观察“三个匹配度”:一是行业分散度,若单一行业占比超过30%,且逻辑弱化,需减持并补充景气度回升板块;二是股债比例与风险承受力匹配,如权益占比超70%却对5%的波动感到焦虑,可增配“固收+”基金;三是风格与市场趋势匹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组合需在风格和策略上做好分散,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降低回撤。

  在基金经理考察方面,国联基金建议重点考察两点:一是投资风格的稳定性,是否随市场热点频繁切换策略;二是中长期业绩,与同类基金对比是否持续领先。

  邓和权进一步指出,一看长期业绩持续性,尤其是完整市场周期的相对排名;二看风险回撤控制,分析基金在下跌周期中如何保护净值,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净值修复能力;三是看基金公司的投资框架和团队的稳定性,避免依赖“明星经理”,却忽视投研体系的可复制性。

  李一鸣指出,若基金投研团队、策略稳定且业绩跑赢同类,仅因市场整体低迷下跌,可继续持有;若业绩持续跑输同类,则需考虑更换。

3600点之上的感悟:入场时点和投资方式对投资收益影响显著

  中国基金报记者陆慧婧

  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基金投资者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有的投资者通过在2024年年中股市低迷时加仓权益基金,如今已获得一定浮盈。有的投资者在2022年上半年买入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权益基金,如今账户仍未回到成本线。

  可见,入场时点和投资方式的不同对投资收益产生显著影响。

盈亏交织的市场众生相

  上证指数于2025年7月再次站上3600点,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不同的入场时机,绘制出一幅盈亏交织的市场众生相。

  近一年来,资本市场利好频传,然而,部分基民仍在深套之中。在一次投资者交流中,小王(化名)晒出了自己持仓的基金,一只持仓超过3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仍亏损20%以上。

  而小华(化名)的基金账户已经“翻红”。在她看来,基金账户从亏损30%到目前盈利5个点以上,得益于自己在市场低位时的积极补仓和调仓。“2024年年中,我在市场低位补仓了一只主动权益基金,同时将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转为主动权益基金。此外,还将一只反弹时跟不上市场的基金换成一只能够跟上市场反弹步伐的基金。”今年6月,她开始定投一只量化精选基金,截至8月8日,已盈利近10个百分点;另一只7月份分两笔买入的量化成长基金,目前盈利也超5%。

  持有创新药基金的基民目前享受着大幅盈利的喜悦。“去年上半年,我开始买入港股创新药基金,当时正是阶段性高点,基金一路下跌。今年4月受到关税冲击,创新药板块更是一度下跌近20%。不过,我一直没有放弃定投,目前账户赚了50%。”一位基金投资者说。

  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邓和权用一组数据揭示了基金产品间的明显差异:代表权益基金走势的Wind偏股基金指数虽从2024年2月低点反弹45%,但仍低于2021年2月历史高点26%,这意味着高点入场的基民多数尚未解套。而“固收+”基金基本实现扭亏为盈,Wind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目前已经超越了2021年12月的高点,创出新高。

  “基金投资的入场时点和方式对最终的投资收益会产生显著影响。”邓和权称,“参考Wind偏股型基金指数,2021年高点入场的投资者整体仍处于浮亏中,且浮亏比例较大,有的超过了20%。如果投资者是在2022年底或者是通过定投入场,浮亏比例则要小很多,甚至会有7%左右的浮盈。”

投资者行为模式值得审视

  对于当前投资者盈亏状况的差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跌幅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多数基金尚未收复失地这一客观事实之外,投资者行为模式同样值得审视。

  邓和权指出,经过过去几年的“沉浮”,投资者更要认真检视自己的投资行为模式。很多投资者是在“羊群效应”驱使下在高位仓促入市,在市场震荡或者下跌时不敢买入,而在进入上涨通道后越买越高。市场一旦出现回调,很容易出现亏损。

  由于账户盈亏情况不同,面对后市,基民的想法也不一样。

  距离盈亏平衡尚有距离的小王(化名)表示,自己的资金主要用于还房贷,那只亏损的基金在资产中占比不高,因此打算继续持有。

  已有盈利的小华(化名)坦言,随时可能止盈。在她看来,长期持有并不是买入后就拿着不动。如果盈利达到30%~40%,她会把部分利润赎回。“例如投入20万元赚了6万元,便赎回6万元的利润,这既能锁定部分收益,又保留了继续分享市场上涨的可能。”小华表示。

  据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代景霞观察,这种“半落袋”策略成为目前刚回本或者已有盈利投资者的主流选择,多数基民可能先赎回部分仓位,观察市场动向,通过灵活的策略操作适应市场变化。

  “影响基民决策的因素包括投资经验、风险偏好、基金业绩稳定性、市场情绪等。”代景霞表示,从实际行为来看,基民的选择并不绝对,而是呈现一定的分化。除了“半落袋”策略之外,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投资经验不多,或此前亏损幅度较大的基民可能更倾向于“保本出局”。对他们而言,“回本”已达到心理预期阈值,宁愿放弃潜在收益,也不愿再次承受波动;而对市场有一定认知(如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他们更关注基金底层资产质量,愿意继续持有。

  创金合信基金强调,当前时点,投资者尤其需要专业引导。专业引导不是劝基民持有或赎回,而是帮他们理清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持有的基金是否值得长期信任,让决策从情绪化应激回归理性。

A股进入投资新周期需要耐心更需要纪律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一大批基金净值创出新高。多位投资机构人士表示,当前A股市场已进入“投资新周期”,整体估值处于中等略偏高位置,此时投资者要有耐心,保持仓位观察。不仅如此,投资者更要遵守投资纪律,锚定长期视角,坚持定投或分批布局,跨资产跨行业分散配置。

保持仓位耐心观察

  对于后市,不少机构较为乐观。

  “美元降息预期增强,国内广谱利率下降,都为A股提供支撑,市场的上行动能大于下行风险。”盈米基金且慢团队表示,经过上周的调整,A股性价比有所提升,整体估值处于中等略偏高的水平。“这个位置既没有便宜到值得重仓加码,也没有贵到需要减仓离场,可以保持耐心,持仓观察”。盈米基金且慢团队强调,很多长期投资者容易在市场上涨初期过于谨慎,涨一些就卖出,错失了后面的涨幅。而痛定思痛之后又会推翻之前的想法追涨加仓,最后变成“高位站岗”。在市场上涨过程中,很多人想的是如何逃顶,不坐过山车,但“猜顶”是极其困难的事。在“买”和“卖”之外,还可以采取“持有”的操作策略。

  且慢团队表示,不仅要“持有”,小幅度的动态平衡也必不可少。随着市场上涨,要“小步快走”逐步降低权益仓位,增加一些相关度不高的资产,比如债券,以达到资产再平衡的目的。

  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邓和权认为,A股市场已经进入“投资新周期”。对基民来说,在这个阶段选择基金更应关注基金经理的配置能力圈、产品是否有结构性主题配置能力,而不是单纯跟随市场热点。

  “过去几年,当市场对整体经济展望不太乐观时,大量资金出于避险需求会选择能产生稳定回报的资产。然而,随着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这类资产的收益空间被压缩,隐含风险上升。当宏观基本面要素逐渐显现出更乐观的情形时,市场对这类资产的再定价过程会非常迅速。”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程剑解读市场时表示。

  程剑表示,当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无法满足需求时,自然会有资金转而寻找更具收益空间的资产,权益类资产即是一个选项。理论上讲,A股上市公司属于相对优质的群体,叠加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使许多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这将推动再定价过程。“除了市场已高度认可的AI、创新药等主线方向,‘反内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保持冷静遵守投资纪律

  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预测,在A股上涨阶段,投资者抱有信心的同时也要保持冷静,遵守投资纪律。

  “3600点更多是一种市场情绪的象征,而非真正的估值分水岭。”邓和权表示,当前环境下要遵守核心投资纪律:一是明确目标和投资期限,把资金分为短、中、长期不同期限进行管理;二是坚持定投或分批布局,利用波动平滑成本;三是进行跨资产、跨行业分散配置。

  创金合信基金建议,普通投资者应坚守三条纪律:第一,投入非货币基金、非纯债基金的钱,应是“3年以上不用的闲钱”,避免出现“被动止损”;第二,避免持有单一行业、单一类型基金;第三,定期复盘,看“行业是否过于集中”“基金经理策略是否改变”。若持仓中某一行业占比超40%,就要适当减持;若基金经理风格变化,则要重新评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但复盘频率不宜过高。

  国联基金认为,核心的投资纪律是锚定长期视角,明确经济与产业发展皆有周期性,不要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左右。同时要科学配置资产,按照风险偏好平衡股债比例。市场实践反复证明,盈亏分化的本质是投资认知与纪律执行的差距。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构建合理的组合非常重要,在构建大类资产组合的基础上,权益类资产可以在红利、成长、中小盘等方向上尽可能分散,挑选在某一风格中长期业绩优秀、风格稳定的基金经理,避免单押某一赛道或过度集中在某种风格,确保一定的风险抵抗能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