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曲德辉见习记者肖佳煊)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2%,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数据时表示,CPI环比上涨主要得益于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消费领域价格继续呈现积极变化,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
董莉娟进一步称,受上年同期价格基数较高影响,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鲜果价格下降是带动CPI同比由涨转平的主因。不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市场释放了向好的积极信号。
“7月,提振消费政策带动需求持续回暖,且受暑期出游旺季影响,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出租等供不应求,呈现出高于季节性的水平。”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7月,提振消费政策带动需求持续回暖,且受暑期出游旺季影响,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出租等供不应求,呈现出高于季节性的水平。”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国泰海通宏观研究团队应镓娴认为,今年以来,各类消费补贴政策持续支撑耐用消费品价格,带动核心CPI同比持续走高。但也要看到,租金、家庭服务等部分服务价格仍呈现修复乏力的态势。接下来,需重点关注“反内卷”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刺激内需政策的连续性。
谈及PPI的表现,董莉娟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季节性因素叠加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部分行业价格下降;二是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降幅收窄。
董莉娟还认为,PPI降幅与上月相同,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回升。二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拉动部分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反内卷”政策驱动7月PPI环比读数改善,但同比持平,改善幅度略低于市场预期,核心因素有两点:一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到相关上游原材料行业工业品出厂价传导不畅,二是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改善到中下游行业价格传导不畅。该现象可能表明,下游需求不足、企业定价力仍然偏弱,即便投入成本重拾升势,销售价格也难以上涨,进一步凸显需求侧政策加码呵护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