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置6个月过渡期
8月8日,上期所及上期能源、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广期所分别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
同时,上述期货交易所还分别发布了关于程序化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和过渡期安排,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维护期货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上述新规正式实施后,将设置6个月过渡期,其间程序化交易者完成委托协议签订、程序化交易报告等事项。
前期,上述期货交易所已就各自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充分听取境内外投资者和市场机构意见建议。
记者注意到,此次期货交易所公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监管目标导向,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要求,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系统接入管理、主机托管和席位管理、交易监测与风险管理、监督管理等做出细化规定,确保《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落地见效。
此外,关于程序化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程序化交易报告、过渡期安排、监管要求作了细化要求。其中,在监管要求事项方面,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程序化交易者,交易所将责令改正,并可以采取提示通知、要求报告情况、约见谈话、限制开仓等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期货公司会员、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境外中介机构,交易所将责令改正,并可以采取提示通知、约见谈话、发出警示函、发出意见函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按照违规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本次新规出台后,得到了期货市场各方的一致支持。记者与多位市场人士沟通了解到,他们认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回应了市场关切,有助于推动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
华闻期货总经理助理冯越峰表示,程序化交易监管更精准、严格。程序化交易监管细化的核心逻辑是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通过精准监管和市场化手段防控风险,未来期市程序化交易将呈现策略类型分化、合规成本增加和市场公平性提升三大趋势。
中州期货首席信息官欧阳帆认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覆盖了程序化交易的“入口”(系统接入管理、主机托管、席位管理)、“过程”(持续报告制度、实时监控)、“出口”(交易行为规范、违规处罚)等全周期环节。
在具体措施上,欧阳帆认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中,强化交易报告制度是核心。要求程序化交易者真实、准确、完整地报告账户、交易和软件、策略等关键信息。这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使监管者能够“看得清”市场结构、风险分布和交易行为模式,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基础。
冯越峰认为,随着高频交易成本上升,中低频交易策略或成为主流,交易者需投入更多资源满足报告、测试等合规要求,而技术中立原则和差异化监管将有助于减少技术优势对市场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