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商所举办首期期货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品牌县交流活动
8月6日,由郑商所主办,兵团一师、新疆金融办、新疆证监局、格林大华期货以及各红枣主产县政府大力支持的“郑商所首期期货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品牌县交流活动”在第一师阿拉尔市成功举办。
十年来,“保险+期货”验证了期货市场在助力农户管理市场风险、稳定农户种植预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农业保险创新积极贡献期货力量。
会上,第一师阿拉尔市副师长冯阳表示:“郑商所‘保险+期货’项目已实现从分散试点到县域覆盖,从价格险到期货订单,逐年增量扩面,并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创新,有效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期货+订单+银行’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期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阿拉尔模式’,真正让金融‘活水’浇灌田间地头。”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25年是郑商所开展“保险+期货”的第十年,这些年郑商所结合试点成效与期货品种上市进展,持续探索、研究与优化,不断增加规模、扩大区域,累计支持开展项目250个,覆盖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域,涉及苹果、红枣、花生、白糖、棉花与油菜等6个品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依托苹果、红枣、花生等期货品种,郑商所“保险+期货”项目在服务县域富民产业价格风险管理、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尤良英用亲身经历讲述了红枣期货带来的深刻变革。“红枣期货上市前,红枣原料收购时,枣商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红枣期货上市后,吸引了金融机构、期现公司、贸易商等多元化主体前来收购,盘活了红枣市场,枣农再也不用发愁辛苦种植的红枣没人要。通过参考期货盘面,农户对红枣价格有了一定把握,议价能力不断提升。‘保险+期货’更是给我们装上了价格‘安全阀’,种植收益有保障,发展产业更有底气!”她说。
谈及“保险+期货”中的“阿拉尔模式”,格林大华期货总经理王永茂表示,在郑商所和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支持下,阿拉尔红枣“保险+期货”项目已突破单纯价格保障的初始功能,带动期货服务全红枣产业链发展。通过凝聚多方合力,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形成市场化发展的良好生态。此外,期货公司在践行国家战略时,将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不仅助力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更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中充分彰显金融机构的功能性与人民性,实现了社会效益与专业价值的统一。
十年来,郑商所“保险+期货”项目在项目规模、业务模式、产品方案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在项目规模方面,不断增加项目规模、扩大项目区域,目前已覆盖全国160个品种主产县域;在业务模式方面,在价格险基础上试点收入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支持;在产品方案设计方面,在增强亚式期权基础上探索适度虚值、价差期权,并引入触碰锁定期权;在项目管理方面,强化事前评审、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全流程跟踪确保项目合规、有序,助力我国农业保险开展过程规范化。
十年来,郑商所“保险+期货”项目成效显著。陕西黄陵县苹果项目、陕西延长苹果项目与新疆麦盖提红枣项目分别荣获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评选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甘肃静宁项目入选原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企业精准扶贫案例50佳”。
如今,站在“保险+期货”项目十周年的新起点上,与会专家就未来发展达成共识,并积极建言献策。
永安期货董事长黄志明建议,一是深化模式创新。合规为先,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发挥期货公司研究优势,优化期权结构设计。探索“保险+期货+基差点价”组合工具,帮助农户锁定价格、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保险+期货”向“产业链风险管理”升级,整合供应链金融、订单农业等工具,形成全链条服务。二是强化多方协同。汇集期货、保险、银行、担保、政府等多方合力,配合地方政府产业规划,争取财政资金长效支持,降低农户参保成本。坚持农户为本,优先覆盖脱贫户和中小农户,通过风险管理培训、理赔公示等方式增强参与感,以降低农民参与门槛、提高参保积极性为目标,让农户真正理解期货工具的价值。联合当地政府开设期货基础知识、农业风险管理课程,培养懂金融、懂市场的“新农人”。
华安期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军建议,一是政策协同需进一步深化。期待各级财政出台更精准有力的支持政策,为模式推广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二是长效机制待进一步构建。探索建立更稳定多元的保费来源和风险分担机制,是确保“保险+期货”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行的核心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大力引导、交易所精心指导、期货公司专业运作、保险公司高效承保、农户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三是认知深度待进一步提升。需持续加强政策解读和案例宣传,破除“涨跌皆赔”等认知误区,保险不同于投资,应让各方真正理解其风险管理的本质与价值。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保险+期货”获得众多认可,政府、农户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大幅提升。未来,“保险+期货”仍大有可为。一是探索通过调整期权结构、方案设计等方式降成本、扩面积,真正做到县域覆盖。“保险+期货”保障水平高导致保费成本较高,通过适度虚值期权和价差期权实现合理保障水平,降低保费成本,在保费有限的情况下稳步扩大覆盖面积,同时为在全国推广探索经验。二是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种植的重点发展方向,这类主体对风险管理需求更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保险+期货”,设计个性化产品与方案,帮助其培育现代经营和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保险+期货”将继续发挥金融创新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期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