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债券通“南向通”扩容至证券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政策的落地,境内券商迈入了境外债券市场配置与服务能力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华福证券首席投资官王焕舟。王焕舟表示,政策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制度红利:一方面,为境内券商“走出去”配置多元币种、多类型境外债券资产提供了便利化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全球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券商的风控体系、投研能力与客户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券商迎来跨境配置“新引擎”
王焕舟表示,“南向通”的扩容,为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更便捷、更灵活的渠道,也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打开了新的实现路径。
对券商而言,这不仅是新的投资机会,更是提升跨境资本中介能力、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契机。“券商可以在代理交易、提供流动性、设计跨境产品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主动作用。特别是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全球配置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王焕舟说。
“‘南向通’扩容不仅是市场的机会,更是能力建设的起点。”王焕舟表示,对券商而言,这场“走出去”的竞争不仅在于谁能先拿到通道资格,更在于谁能建立起更强的全球研究能力、跨境风控体系与产品创新能力。
在资管业务方面,华福证券计划围绕“南向通”打造多币种、多策略的跨境产品组合,丰富产品货架,满足不同客户风险偏好与期限结构需求,推动资管业务由“产品销售”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型。
“未来,全球视野、制度适配与风险控制能力将成为券商能否真正抓住‘南向通’机遇的核心。”王焕舟说。
“不能简单照搬境内经验”
在被问及具体配置方向时,王焕舟表示,华福证券目前正在申请“南向通”业务资格,初期计划重点配置香港政府债、离岸国债、地方政府债与政金债,并择机介入点心债与中资美元债等市场。
“点心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中资美元债在估值和收益率方面具备性价比,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王焕舟说。
与此同时,华福证券已在制度、系统、投研、风控等方面同步推进。制度方面,涵盖境外投资授权、风险指标与操作细则等内容;系统方面,正在打通交易、清算、簿记等关键环节;人员方面,除投研团队外,合规与风控团队也加强了对境外资产评级、清算规则的学习与储备。
“跨境投资不能简单照搬境内经验。”王焕舟说,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三位一体为核心框架,通过久期控制、信用敞口分散与衍生品对冲工具组合,力求实现稳健配置与风险可控的平衡。
优化机制仍有空间
尽管“南向通”扩容已迈出关键一步,但王焕舟也坦言,仍有机制细节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系统与操作流程仍存在一定复杂性。虽然目前提供“全球托管”与“多级直连”两种模式,但标的范围、操作路径存在差异,建议推动“一站式”交易与结算体系的建设,提升交易效率与便捷度。另一方面,衍生品工具尚不完备,建议进一步拓展投资者参与境外利率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外汇远期等衍生品的可及性,为汇率、利率、信用风险的管理提供更有力支撑。
此外,王焕舟还建议:适度放宽额度机制与参与门槛,支持中小券商配置需求;鼓励境外机构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拓宽点心债投资品类;进一步丰富“南向通”标的范围,包括资产类别与投资期限结构;构建跨境监管协调与投资者保护机制,统一标准,强化纠纷解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