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产品缘何上演“冰与火之歌”?
FOF正上演着一场“冰与火之歌”:一边是一些产品挣扎在生存线上,因规模低于5000万元而濒临清盘;另一边则是爆款频现,更有FOF推出一日即售罄。
在业内人士看来,FOF冷热不均,折射出资产管理行业的深刻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投资者的投资目标诉求也发生了变化。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在低利率环境下,FOF正在从单一配置策略向多元资产配置时代加速转型。
现象:爆款与清盘同步上演
近期,多只FOF因规模较小而宣告清盘。8月4日,大成丰华稳健六个月持有期(FOF)、申万菱信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FOF)发布了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
据统计,由于规模持续萎缩,今年已有超10只FOF清盘,还有多只FOF面临清盘的窘境,发布了清盘提示公告。
与此同时,年内FOF新发市场上,罕见地出现爆款涌现的情况。8月4日,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期FOF宣布一日售罄,8月6日即成立,发行规模为27.52亿元。此外,今年成立的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期(FOF)发行规模为65.73亿元,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FOF)为60.01亿元,南方稳见3个月持有期(FOF)、招商稳健策略优选3个月持有期(FOF)等均超20亿元。
同样罕见的是,上半年,多只FOF规模均增长数十亿元。例如,易方达如意安诚六个月持有期(FOF)规模从去年底的0.78亿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2.84亿元,华安盈瑞稳健优选6个月持有期(FOF)规模从23.78亿元增至78.06亿元,博时臻选楚汇三个月持有(FOF)规模从2.47亿元增至77.41亿元。
溯源:投资者诉求因势而变
FOF产品缘何上演“冰与火之歌”?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直接原因是FOF的打法发生了变化。今年以来,无论是新发的爆款FOF,还是规模大增的存量FOF,均采取多元资产配置形式,这些产品均以稳健收益为目标,对回撤控制的要求较高。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随着公募基金发展,可用于多资产配置的工具也日益增多,为FOF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年来,海外市场、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市场表现亮眼,这推动了FOF的多元化配置进程。
多资产配置策略产品的爆火,以及FOF的打法变化,从根本原因看,则是资产管理行业大环境的变化。过去几年来,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降低,不少投资者更加看重资产的稳健增值,他们的目标预期和投资诉求,也体现在银行销售渠道中。
据了解,头部银行渠道越来越重视FOF产品,与基金公司合作打造FOF优选池。以招商银行推出的TREE长盈计划为例,该计划是招商银行联合公募基金打造的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践行多资产配置策略,投资范围涵盖境内外股票、债券、商品等各类资产。
“招商银行的TREE长盈计划对FOF的净值回撤、收益均有严格要求,纳入该计划的多只FOF规模都实现大幅增长。”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利率持续走低,这类产品的定位非常清晰,收益适当高于银行理财,强调基金净值的平稳向上。
记者梳理发现,华安盈瑞稳健优选6个月持有期(FOF)、中欧盈选稳健6个月持有期(FOF)、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FOF)等多只爆款基金,均被纳入招商银行TREE长盈计划,这是它们规模劲增的重要原因。
展望:多资产配置成主流
FOF基金的“冰与火”,折射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在投资者的诉求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唯有与时俱进,持续提供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FOF已步入2.0多资产配置时代。“近期规模增长较多的FOF采取的策略都带有多元资产配置的特点。从海外情况分析,当国债进入低收益率状态,财富端的配置就会从单一的债券配置逐步转向多元资产。”华安基金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陆靖昶表示。
在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邓虎看来,FOF产品的一大优势在于运用股票、债券、商品等多类子基金,基于对宏观环境与未来走势的判断进行资产配置,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一批业绩基准具有多资产倾向的FOF陆续成立,标志着FOF策略转型升级方向正聚焦于大类资产配置之上。
此外,从近期新上报的FOF产品来看,多只FOF名字中明确含有“多资产”。进入下半年,汇添富稳健多资产三个月持有期(FOF)、永赢元嘉平衡多资产90天持有期(FOF)、华安盈和多资产3个月持有期(FOF)等密集上报。
陆靖昶建议,未来FOF产品应进一步回归资产配置本源,通过布局黄金、海外市场、REITs、商品等更多与A股低相关的资产,提供更多符合养老投资和绝对收益需求的一站式资产配置方案,进一步完善基于多元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方案和全流程投资陪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