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8日,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见证两国外长草签《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关于建立和平与国家间关系的协议》文本,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称,“终于创建了建立睦邻关系的条件”。
有关上述协议,两国于今年3月已就草案文本达成一致。草案核心内容包括:双方承认彼此领土完整和现有边界不可侵犯,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划定两国边界;承诺建立双边外交关系,开启全面正常化进程;明确不在边界沿线部署第三国军队,相互从国际法院撤回索赔要求,且不就协议签署前存在的争端提起诉讼。此外,草案还涵盖战俘交换、排雷合作等内容。
不可否认,阿亚和平协议有利于地区和平,但是协议背后隐藏的地缘政治现实才是真实写照。
俄方影响变弱,阿亚摆脱依赖
两国冲突根源在于纳卡问题。这片争议领土虽在国际法上属于阿塞拜疆,但主要由亚美尼亚族控制,武装冲突时有发生。2020年11月10日,由俄罗斯主导,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在纳卡地区完全停火,俄罗斯在纳卡地区部署维和人员。长期以来,在实力对比方面,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有着较大差距,前者只能依靠俄罗斯的经济支持和驻军来维持对纳卡的控制,而后者则依靠能源出口和土耳其的军事支持。
自俄乌冲突以来,阿亚因纳卡问题而爆发的多起冲突中,亚美尼亚均遭受挫败。2023年9月,阿塞拜疆发起军事行动。在此期间,亚美尼亚政府一再请求莫斯科或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提供援助,但鉴于乌克兰战场吃紧,俄罗斯方面没有给予具体有效的回应,帕什尼扬公开表示亚对俄依赖是个“战略错误”,转而推进与欧盟一体化进程。
随着阿塞拜疆全面控制纳卡地区,外部力量格局迅速演变。亚美尼亚转而采取多元外交政策,加大与美欧合作。在纳卡问题上,亚美尼亚被迫接受地缘政治现实,从接受欧洲调停到美国主导,最终选择与阿塞拜疆草签和平协议。俄乌冲突的升级进一步消耗俄罗斯的资源和精力,亚美尼亚则利用其分身乏术之机,加快寻找域外新伙伴,努力摆脱对俄历史性依赖。
俄罗斯从南高加索等地区撤出部分军事力量增援前线后,其作为调解人的角色也随之失效。纳卡地区易主阿方后,亚方开始对内寻求国家发展,对外打造全新地区伙伴关系,增强在地区政治话语体系中的比重,包括同格鲁吉亚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向阿塞拜疆提议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甚至推进与土耳其关系正常化。同时,亚美尼亚宣布退出与俄罗斯签署的所有政治和军事条约,包括在1997年签订的《俄亚友好互助条约》,下令关闭俄驻亚军事基地。
与此同时,阿塞拜疆加快向土耳其、以色列与美国靠拢,与俄关系也急剧恶化。阿当局采取超常规举措强硬回应俄方拘捕涉事人员事件,包括指控俄方蓄意行为、取消双边文化交流、搜查俄媒机构及拘留相关人员,同步发动对俄舆论攻势,境内俄公民面临频繁检查。同时,阿方还加强了和乌克兰的关系。这一危机已成为阿方借机重新定义对俄关系的契机,要求在不对等关系中寻求平衡,显示出俄在后苏联空间影响力的持续衰退。
美国地位加强,多股势力入场
美国介入调停阿亚冲突,表面上有利于地区和平,实则牵动深层地缘政治变局。事实上,美国计划在亚美尼亚部署军队,同时宣布解除对阿塞拜疆的防务合作限制,这很可能打破地区军事平衡,还将对俄罗斯、伊朗和俄乌军事行动形成牵制。以色列早在2020年纳卡冲突中,就为阿提供军事援助,阿方也予以回报。阿亚和平协议还可能为阿塞拜疆加入《亚伯拉罕协议》铺平道路。该协议是由特朗普在其首个总统任内斡旋达成的协议,旨在实现以色列与多数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
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或将全面加强对南高加索地区的渗透。因为和平协议可为亚美尼亚与土耳其关系正常化扫清障碍,土影响力可突破亚美尼亚,直通阿塞拜疆、里海及中亚地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土耳其可跃升为新的能源过境大国,通过控制通往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重塑地区能源格局。
南高加索是后苏联空间中国际化最为活跃的地区,在过去几年中,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为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的重大调整,小国也在借机重塑地区秩序。总体上看,亚阿和平协议是一场重要的地缘政治角力,将削弱俄在南高加索地区影响力,美国、以色列及土耳其在该地区的布局得到加强,形成对伊朗的北向包围,挤压德黑兰在南高加索的立足空间。此外,还将为欧洲提供直达里海的能源通道,有利于降低对俄能源依赖。
但是,该协议在亚美尼亚被视为一种妥协。阿亚两国长期以来在宗教、文化上有较大差别,俄罗斯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减弱。因此,阿亚和平协议的执行和地区形势的发展仍需观察。